比较教育研究

教育扶贫与教育公平研究

  • 乡村教师补充策略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李静美;邬志辉;

    如何补充乡村教师、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是一个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世界上一些国家采取的主要补充策略有:利用经济激励,增强招募优势;培养当地人才,保障定向就业;注重乡村体验,完善职前培养;关注职业发展,注重情感激励;吸纳其他人员,转入教师行业。借鉴国际经验,在我国乡村教师补充中,还需优化经济激励,提高激励有效性;明晰对象和内容,实现培养专门化;选拔优秀学生,注重职后发展;调动多方力量,共担补充责任。

    2018年05期 v.40;No.340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2466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国外乡村学校发展模式研究

    袁利平;

    特色发展、跨越发展、市场发展、协同合作及社区共建五种模式构成了国外乡村学校发展的基本模式。特色发展模式强调从本国实际出发,从差异性中找特色;跨越发展及市场发展模式就乡村学校发展的资源需求而言,注重将信息技术带入乡村学校建设;协同合作、社区共建模式则从乡村学校之间、乡村学校与社区关系着眼,侧重于为乡村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乡村学校发展的五种模式在运行机制、执行主体、组织要素及思维方式方面既有差异,也有共性。

    2018年05期 v.40;No.340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1707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日本为什么没有“留守学童”

    朱晓彤;于洪波;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解决由农村进入城镇务工人员及其适龄学童的户籍、住房和教育等诸多问题,一直在考验和困扰着世界各国政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在政府主导下从户籍制度、住房保障制度、标准化中小学建设三个方面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同时合理运用市场和社会运作的方式,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有效避免了农村留守学童的问题。日本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衡化发展拥有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除进行标准化学校建设之外,还包括教师的定期流动、特殊地区待遇补贴、高效的校车运营等举措。

    2018年05期 v.40;No.340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91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澳大利亚乡村教师支持路径转变:从“不足模式”到“拟合模式”

    乔雪峰;杨佳露;卢乃桂;

    澳大利亚乡村教师支持系统经历了从"不足模式"到"拟合模式"的路径转变。"不足模式"注重以物质条件吸引教师赴乡村工作,然而大量教师在乡村社会空间历经种种挫折之后选择离职。"拟合模式"则立足于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空间的契合,通过专项支持消解社会文化与地理环境的落差,发展教师共同体,营造支持性的学校组织环境,发展基于场域的实践,优化乡村教室教学空间,使教师扎根成为立足于乡村教育的在地工作者。

    2018年05期 v.40;No.340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1919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教育国际化研究

  • 美国大学国际组织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为例

    徐梦杰;张民选;

    在对14个著名国际组织任职的160位高层官员履历案例分析后发现,其中63位有美国大学教育背景,而曾在哈佛大学学习的多达24人。进一步将这些官员的专业背景聚类分析,并根据USNWR和QS的大学专业排名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哈佛大学,特别是肯尼迪政府学院,在美国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领域独占鳌头,并在世界范围内领先。对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案例研究发现,内涵的公共服务传统价值取向、注重领导力培养的课程设置、知行合一的世界一流教师团队、具有现实关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塑造、富有挑战性和激励性的校园氛围与各类专业活动,以及奖助加入国际组织的生涯发展,是其成功向国际组织输出高品质人才的决定因素。

    2018年05期 v.40;No.340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207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一个类型框架与评价

    叶琳;王增涛;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发展中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路径,而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须以现状的分析与掌握为前提。基于此,本文以高等教育管理和国际商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类型框架,然后利用该框架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研究结论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类型划分须结合方式和方向两个维度;中国高等教育内向国际化质量有待提高,外向国际化有待大力发展;学生流动是中国高等教育外向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中国高等教育的内向与外向国际化互相影响,促使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2018年05期 v.40;No.340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下载次数:2099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英国教育援助的成效、问题与动向

    王小栋;傅王倩;王璐;

    作为教育援助的输出国,英国致力于帮扶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改善落后的教育现状,在基础设施建设、物资供应、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目前,英国的教育援助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五年规划期,援助的方向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加大了对女童教育的资助力度,提升了教育援助经费的成效,强化了援助合作的管理方式。本研究从英国教育援助的发展入手,分析了教育援助的成效与问题,并从援助质量、国际合作、政策调整和女童教育等方面,总结了英国教育援助的发展趋势和动向。

    2018年05期 v.40;No.340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108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澳大利亚区域国际教育资助体系探析——以“新科伦坡计划”为例

    滕曼曼;

    受亚太地区崛起和国内高校学生赴外留学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2014年提出了区域国际教育资助体系"新科伦坡计划"。该计划集奖学金、学生流动、校友参与和社会参与为一体,资助学生赴40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留学、实习,反映出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发展理念趋向多元、发展区域化、鼓励流动性、参与主体多样等特征。"新科伦坡计划"的实施为澳大利亚学生提供了海外学习实习经历和文化体验,增进了他们对亚太地区的了解和相关工作能力,提升了学生未来参与亚太事务的热情,也进一步巩固和构建了澳大利亚与亚太地区各种组织的联系。但"新科伦坡计划"也面临着文化和语言差异、沟通不畅、缺乏相关信息指导和实习机会以及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2018年05期 v.40;No.340 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70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教育思想与理论研究

  • 教育公平为何难以实现——波普科维茨生产性权力观的解释

    李洋;

    波普科维茨从生产性权力观的角度出发,对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权力作了不同于主流批判教育思想的解释。在波普科维茨看来,权力借助知识(或言日常教育话语)发挥效应,从而规范着教育主体的所思、所言、所行。而在这一过程中,学校通过运用"牧养权力"的心理学技艺、"群体推论"的教育学技艺和"学科炼金术"的课程技艺产生着规范、规训的功能,从而建构了儿童之间的差异,加剧了自身内部的不平等,同时也使单纯诉诸于完善课程、教学和师资的教育公平难以实现。

    2018年05期 v.40;No.340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94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乌特勒支学派的“现象学”与“教育学”

    刘洁;

    乌特勒支学派的教育学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原初样貌。在欧洲大陆情境下,"pedagogy"这个词表达的是教师和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共同责任,它涵盖了所有大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成熟和发展而与孩子打交道的事件和领域。在学校教育中,"pedagogy"是一门学科,它针对所有与儿童养育有关的专业人员。在欧洲大陆情境下,"pedagogy"是关乎伦理的,被看成一门人文科学。乌特勒支学派在将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过程中,将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和态度;是日常生活现象学,而非哲学现象学。

    2018年05期 v.40;No.340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53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正念型”领导:西方教育管理的新理论

    罗建河;

    "正念"是一种静思的实践,即常说的"活在当下",不受过去经历和对未来想象的困扰。以"正念"理念和实践为核心的"正念型"领导,通过静思实践、存而不论、富于同情等服务于领导者和学校组织成员。传统领导理论将教育领导者描述为积极地忙于各项事务的人;"正念型"领导者则表现得像暂停的人、倾听的人以及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学校的人。"正念型"领导以一种"存在"的方式,而不是"做"的方式,缓解着学校领导者的冲突和焦虑。"关注当下""经验的感受性""对问题的倾向性""培植同情心""智慧地回应"是"正念型"领导的组织原则。"正念"可以帮助学校领导者更好地履行信息角色、人际角色、决策角色和道德领导角色。

    2018年05期 v.40;No.340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154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学前教育研究

  • 北欧国家幼儿教育和保育政策话语的新变迁

    李敏谊;郭宴欢;陈肖琪;

    通过对北欧五国幼儿教育和保育的最新政策话语进行文献调查和文本分析,发现北欧国家幼儿教育和保育政策话语的最新变化包括:幼儿教育和保育的定位从作为民主实践场转变为社会投资品、教育内容从重视保育和游戏到关注终身学习、教育评估更重视对质量的监管与评估。虽然北欧幼儿教育和保育政策所根植的历史传统仍旧强大,但教育全球化的冲击促使北欧的幼儿教育和保育在与强调"入学准备"的英美政策话语的冲突与妥协中走向融合。

    2018年05期 v.40;No.340 8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1978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加拿大营利性学前教育发展与管理模式变革研究

    许倩倩;

    二战以来,加拿大营利性学前教育经历了兴盛、衰退、分化和复兴四个发展阶段。依据地方政府对营利性机构的投入和监管力度,加拿大各省对营利性学前教育的管理分为促进模式、包容模式和抑制模式三种类型。随着改革的推进,加拿大各省逐渐加大对营利性学前教育的干预力度,重视发挥第三部门在学前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营利性学前教育管理逐渐转向包容模式。

    2018年05期 v.40;No.340 9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99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儿童照料中心许可制度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启示

    李晓敏;刘颖;

    儿童照料中心的准入许可制度是政府确保婴幼儿接受有质量的保教服务的重要举措。研究2008年以来美国50个州颁布的儿童照料中心许可标准和管理条例发现,这些许可制度呈现出共同的特点: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保障、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完善的标准以及对无资质幼教机构妥善的处理策略。近年,各州在标准修订和管理办法上也呈现出一些共同趋势。许可标准对婴幼儿的生活照料、安全和健康领域的专项培训、工作人员的资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许可管理实践中,各州提高了督查的频率,采用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2018年05期 v.40;No.340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71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