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英杰;
比较教育学始建于200年前欧洲民族国家初步形成时期,在其奠基者朱利安的著作中孕育了比较教育学的三个基本矛盾:比较教育研究的出发点是国际主义的,还是民族主义的;比较教育研究的目标是寻找教育的规律还是学习借用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比较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测量众多民族国家的教育成就,还是讲好他国的教育故事。比较教育学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直至20世纪末,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是"借",借用他国教育经验,借用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在全球化的时代,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是多元,研究目的多元,研究单位多元,研究选题多元,研究范式多元。比较教育学科进入了"革命科学阶段"。
2017年12期 v.39;No.335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148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杨春梅;孙孟思;
许美德是国际比较教育界著名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授。许美德常用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是理想类型、叙事研究和案例研究,这尤其表现为她对中外高等教育比较所构建的理想类型框架,对中国知名教育家所进行的叙事研究,以及对中国大众化高等教育所进行的案例研究。描述和理解许美德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和思路,有助于我们从方法的路径更好地理解当代比较教育的发展。
2017年12期 v.39;No.335 7-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123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赵蒙成;徐承萍;
我国比较教育长期以来遵循的研究范式具有显著的离身特征,造成盛行书斋内研究、旅行报道式研究,重宏大叙事与器物研究轻具体教育生活,倾向"拿来主义"等问题。具身认知理论对促进比较教育研究转向、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包括由宏大叙事回归真实教育生活、从器物研究转向重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身体意义、从文本研究转向深入教育生活现场的田野研究等。比较教育具身研究可以生产更具身体意蕴、更能凸显时空特征的真实生动的比较教育知识,能够帮助知识使用者选择和运用更加适切的知识来解决本土教育生活中的问题。比较教育研究者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开展广泛的回归教育生活的田野研究,将是促进比较教育研究身体转向的重要行动路径。
2017年12期 v.39;No.335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106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鹿星南;和学新;
智慧学校作为研究学校的一种新视角,引领了信息时代学校发展与变革的国际潮流与趋势,是未来学校变革的重要走向。综观国外有关智慧学校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得出政策法规、组织机构、智慧学习环境、数字教材、课程体系与教学范式以及学校基本支持服务体系是影响智慧学校建设最直接、最重要的实施条件。各国从不同层面将明晰智慧学校的内涵意蕴、重视发挥政府职能、建构以转变教与学方式为中心的智慧学习环境、建立智慧学校示范基地、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智慧学校建设支持系统作为智慧学校建设的主要经验。
2017年12期 v.39;No.335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2168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王路曦;朱家存;
日本为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规模和教师配置的最大合理化,提高义务教育水准,消解基础教育不平等现象,在1958年便颁布了《公立义务教育诸学校班级编成及教职员定额数标准法》。依据此法,日本先后进行了十次"教职员定额数调整计划",逐步构建出学校班级编成与教师定额配置一体化系统,在缩小班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减少校园欺凌、避免学生辍学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梳理总结这十次调整计划的内容及其重点措施,发现该政策特点主要有:长期推进教学小班化,努力降低生师比;坚持以学生为本,采用"标准加机动"的教师编制核定模式;完善法律制度,切实保障政策贯彻落实;适应现实需要,针对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及时调整教师编制政策。
2017年12期 v.39;No.335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843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李昱辉;
2010年以后,在学校失信于社会、学生学力要求提升、教师工作日益繁重等背景下,日本政府提出团队学校构想引领学校教师组织变革。团队学校以专业、多元、开放、合作为基本特征,强调管理者权威、锥型组织架构、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参与,这些是相对传统教师组织的重要分野。教师人才的流失与浪费、封闭保守的组织观念、缺乏规范的协作机制、计划配置的人事传统是这场变革的最主要阻力。如何完备人才保障和开发机制、建立互尊互信的组织文化、完善沟通和协作机制、同时尽可能地规避教育不公则是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2017年12期 v.39;No.335 37-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54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莎;程晋宽;
21世纪初,为实现美国高中为未来社会做准备的目标,美国联邦教育部举办了全美高中教育峰会,发起了高中倡议计划,要求在全美开展一系列高中教育改革活动,主要包括美国职业资源网项目、大学与职业过渡倡议计划、州高中改革赠款项目、学校预防辍学项目、小型学习社区项目、州学习者倡议计划等。高中倡议计划取得了较大成效,有些项目至今沿用。
2017年12期 v.39;No.335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79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文礼;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2011年兴起,此后发展迅速,众多国家参与其中,注册学习的人数也是逐年增加,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巨大。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对非世界一流大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这就要求非世界一流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开环大学转型,努力在利基市场中根据自身所特有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错位发展,通过专业化经营来占领这些市场,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并建立起全球声誉。
2017年12期 v.39;No.335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45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鹏虎;
21世纪以来,为了应对高等教育全球化、国际化、经济下滑、质量提升需求以及全球知识经济兴起等复杂的外部环境,欧洲的高等教育进行了结构与体系上的调整,其大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合并。在此次合并浪潮中,扩大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成为欧洲大学合并的主要驱动力。欧洲大学合并不仅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战略需求,而且也是其提升学术影响力以及吸引优秀生源和师资的一项重要抉择。
2017年12期 v.39;No.335 59-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59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谷贤林;
大学智库虽然在数量上占美国智库总量的一半,然而,在实践中能够对美国教育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大学智库却非常有限。本文以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为例,基于胡佛研究所的特点及其教育研究和影响,分析了胡佛研究所不同于绝大多数美国大学智库,能够影响美国教育政策并取得成功的三个原因:构筑并借助同盟网络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依据身在大学的特点,把观念倡导作为自己进入并主导政策议程的主要方式;用最简单、最简练的词语来标签化地表达自己的政策理念、政策主张。当然,胡佛研究所的成功也离不开"旋转门"机制与媒体的宣传等智库都采用的生存策略。
2017年12期 v.39;No.335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88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