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栋;王璐;孙河川;
为了加大创业力度,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英国的STEM教育正加快转向STEAM教育,将艺术融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课程,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以培养更多的未来创新型人才。近年来,英国政府加大了对STEAM教育的资金拨款力度,改革了考试制度,规划了毕业生数据库建设,大力建设STEAM研究中心,完善STEAM教育机制。英国STEAM教育的实施不仅带来了课程改革,而且对其教育督导的评估体系和评估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7年10期 v.39;No.333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6031 ] |[引用频次:236 ] |[阅读次数:1 ] - 杨玉琴;倪娟;
美国马萨诸塞州K-12"技术/工程"课程标准自1996年至2016年历经4版的修订。在课程标准演进过程中,课程理念随21世纪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更新。内容主题的设置从STS视角向STEM视角转变,内容标准的呈现亦逐步明晰具体、易于把握、可操作性强,且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整合趋势。马萨诸塞州对"技术/工程"学科面向21世纪技能培养的课程定位、一贯连续的政策支持以及"相关、严格、连贯"的课程开发值得借鉴。
2017年10期 v.39;No.333 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64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玲玲;张照旭;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推行的"双重注册课程"是在高中阶段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大学课程的项目,学生注册此类课程可同时获取高中与大学的学分,这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提前过渡到中学后教育阶段,并获得学业成功。该项目凭借双重学分累计的特点和低廉成本的优势,赢得了广大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族裔学生及家长的青睐,成为当前美国最受欢迎的课程项目之一,在衔接美国中学与中学后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7年10期 v.39;No.333 20-2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57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建桥;
"翻转课堂"是一种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试图颠覆传统课堂结构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在21世纪初于美国问世之后,便迅速被包装成信息时代课堂改革的"重大创新"。然而,审慎地剖析"翻转课堂",发现该模式并没有真正实现课堂的翻转,而且它还存在难以克服的先天缺陷。"翻转课堂"试图把习得知识的任务交给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课前自学,把课堂变成师生个体互动的场所,这在中小学的实际教学中是行不通的,也不可能成为课堂改革的大方向。只有理性把握课堂改革的技术界限,才能避免课堂改革误入歧途。
2017年10期 v.39;No.333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897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蒋妍;魏红;
受政策影响,日本高校自2008年开始重视对研究生的教学技能培养,目前以国立大学为主体,以正式科目、教学助理制度、课外项目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在培训内容主题设计上具有共性;在培训活动形式上,前者单一但参与的研究生人数较多,后者多样且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学术成果丰富。
2017年10期 v.39;No.333 46-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55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胡燕娟;
本文研究中国和荷兰导师如何培养硕士研究生关键素养,如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自主发展能力等。调查以硕士论文指导过程为背景,对20位中国和荷兰研究型大学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数据采用Atlas-ti软件进行编码。通过对编码频次和导师策略共现矩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双方导师使用指导策略总体相似,都综合运用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指导策略,注重因材施教和营造相应学习氛围。结合文本内容和案例等材料进行质性分析发现:中国导师更倚重示范作用,对学习过程和质量严格把控,导师角色更偏向权威专家,多以引领学生为主;荷兰导师则更擅长使用连环提问和主动关照学生情绪的策略,刻意缩减师生间权力距离,导师角色偏向合作研究者。需要注意的是,两国教师中都存在例外情况。这些差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两国教育传承和教育价值的差异,同时也为两国教师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指导策略选择。
2017年10期 v.39;No.333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63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飞;李广;徐汀潇;
教学学术是高等教育领域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研究的兴起对改变高校教学与科研相剥离、学生培养与学术研究相割裂等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教学学术的研究问题、方法选择、评价标准与实践举措为主线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考察,可以发现:在教学学术研究实践中,全面把握研究问题、科学运用研究方法、系统确立评价标准,深化研究主体的协同合作、加强学术研究共同体建设是推进高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实现学生培养与学术研究一体化发展的有益途径,也是提高教学学术研究质量、发挥教学学术研究价值的现实需要。
2017年10期 v.39;No.333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101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余承海;程晋宽;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普遍趋势是实施各具特色的混合治理模式。大学治理的学术——商业——公司模式即是学术治理、商业治理、公司治理三种模式的混合。它建立在共同治理和企业治理的概念基础之上,并拓展了共同治理的概念,是着眼于大学使命的一体化治理模式,为有效的大学治理提供了一种整合性框架,是一种视野宏大的治理模式。学术治理模式聚焦学问,商业治理模式聚焦绩效,公司治理模式聚焦适应性。大学治理的学术——商业——公司模式较好地融合了三种治理模式的优势,体现了大学治理的包容性和整合性,强调了学问、绩效及适应性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能够较好地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大学治理。
2017年10期 v.39;No.333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53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薛仪婷;朱剑;
在充分解读麻省理工学院出台的女教师地位调查报告后,本文发现该校五大学院的女教师在招聘、就职、资源分配和家庭责任承担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本文探讨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应对措施及其显著效果,提炼出该校在应对女教师在学术职业遭受性别不平等问题上取得的四条经验: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相关专业机构给予支持;基于证据制订决策与措施;唤醒和提升女性性别平等意识。
2017年10期 v.39;No.333 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72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