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

课程与教学研究

  • 从STEM到STEAM:英国教育创新之路

    王小栋;王璐;孙河川;

    为了加大创业力度,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英国的STEM教育正加快转向STEAM教育,将艺术融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课程,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以培养更多的未来创新型人才。近年来,英国政府加大了对STEAM教育的资金拨款力度,改革了考试制度,规划了毕业生数据库建设,大力建设STEAM研究中心,完善STEAM教育机制。英国STEAM教育的实施不仅带来了课程改革,而且对其教育督导的评估体系和评估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7年10期 v.39;No.333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6031 ] |[引用频次:236 ] |[阅读次数:1 ]
  • 美国马萨诸塞州K-12“技术/工程”课程标准的演进

    杨玉琴;倪娟;

    美国马萨诸塞州K-12"技术/工程"课程标准自1996年至2016年历经4版的修订。在课程标准演进过程中,课程理念随21世纪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更新。内容主题的设置从STS视角向STEM视角转变,内容标准的呈现亦逐步明晰具体、易于把握、可操作性强,且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整合趋势。马萨诸塞州对"技术/工程"学科面向21世纪技能培养的课程定位、一贯连续的政策支持以及"相关、严格、连贯"的课程开发值得借鉴。

    2017年10期 v.39;No.333 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64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双重注册课程:美国衔接中学与中学后教育的策略

    李玲玲;张照旭;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推行的"双重注册课程"是在高中阶段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大学课程的项目,学生注册此类课程可同时获取高中与大学的学分,这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提前过渡到中学后教育阶段,并获得学业成功。该项目凭借双重学分累计的特点和低廉成本的优势,赢得了广大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族裔学生及家长的青睐,成为当前美国最受欢迎的课程项目之一,在衔接美国中学与中学后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7年10期 v.39;No.333 20-2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57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课堂真的能翻转吗?——兼谈课堂改革的技术界限

    张建桥;

    "翻转课堂"是一种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试图颠覆传统课堂结构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在21世纪初于美国问世之后,便迅速被包装成信息时代课堂改革的"重大创新"。然而,审慎地剖析"翻转课堂",发现该模式并没有真正实现课堂的翻转,而且它还存在难以克服的先天缺陷。"翻转课堂"试图把习得知识的任务交给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课前自学,把课堂变成师生个体互动的场所,这在中小学的实际教学中是行不通的,也不可能成为课堂改革的大方向。只有理性把握课堂改革的技术界限,才能避免课堂改革误入歧途。

    2017年10期 v.39;No.333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897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青少年欺凌防治教育研究

  • 法国中小学反校园欺凌政策探析

    冯帮;

    法国中小学反校园欺凌政策内容主要包括校园欺凌概念的界定、欺凌监测软件的运用、角色职责的明晰、教师与学生的专业培训以及欺凌者的惩戒措施五个方面,具有政策内容系统明确、监测系统严谨专业、角色职责划分明确、培训课程内容丰富详实以及惩戒手段人性化的特点。政策实行多年后成效显著,2015年,法国教育部数据统计显示"校园欺凌行为呈下降趋势"。然而就反校园欺凌政策内容而言,仍然存在些许不足,譬如部分学校政策内容简单不够具体、缺乏奖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等。

    2017年10期 v.39;No.333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1487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芬兰校园反欺凌KiVa项目的发展、组织与实施

    周菲菲;郭志英;

    在《芬兰基础教育法案》的基础上,芬兰实施了全国性的KiVa反欺凌项目。KiVa项目包含预防性教育的"普遍行为"和制止欺凌案件的"特殊行为"。KiVa项目通过建立KiVa项目组和学校项目组网,向教师提供反欺凌培训、设备和材料,改变旁观者角色,向家长提供反欺凌指导,积极解决网络欺凌。该项目还提供反欺凌课程、网络游戏和"反欺凌街道"论坛,有效预防和处理了欺凌行为,增加了对受害者的支持和保护。

    2017年10期 v.39;No.333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1818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研究

  • 日本研究生教学技能培训探析

    蒋妍;魏红;

    受政策影响,日本高校自2008年开始重视对研究生的教学技能培养,目前以国立大学为主体,以正式科目、教学助理制度、课外项目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在培训内容主题设计上具有共性;在培训活动形式上,前者单一但参与的研究生人数较多,后者多样且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学术成果丰富。

    2017年10期 v.39;No.333 46-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55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硕士生关键素养培养策略研究——基于中荷导师访谈的比较分析

    胡燕娟;

    本文研究中国和荷兰导师如何培养硕士研究生关键素养,如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自主发展能力等。调查以硕士论文指导过程为背景,对20位中国和荷兰研究型大学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数据采用Atlas-ti软件进行编码。通过对编码频次和导师策略共现矩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双方导师使用指导策略总体相似,都综合运用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指导策略,注重因材施教和营造相应学习氛围。结合文本内容和案例等材料进行质性分析发现:中国导师更倚重示范作用,对学习过程和质量严格把控,导师角色更偏向权威专家,多以引领学生为主;荷兰导师则更擅长使用连环提问和主动关照学生情绪的策略,刻意缩减师生间权力距离,导师角色偏向合作研究者。需要注意的是,两国教师中都存在例外情况。这些差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两国教育传承和教育价值的差异,同时也为两国教师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指导策略选择。

    2017年10期 v.39;No.333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63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国外高校教学学术研究的发展及其借鉴

    陈飞;李广;徐汀潇;

    教学学术是高等教育领域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研究的兴起对改变高校教学与科研相剥离、学生培养与学术研究相割裂等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教学学术的研究问题、方法选择、评价标准与实践举措为主线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考察,可以发现:在教学学术研究实践中,全面把握研究问题、科学运用研究方法、系统确立评价标准,深化研究主体的协同合作、加强学术研究共同体建设是推进高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实现学生培养与学术研究一体化发展的有益途径,也是提高教学学术研究质量、发挥教学学术研究价值的现实需要。

    2017年10期 v.39;No.333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101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学治理的学术-商业-公司模式

    余承海;程晋宽;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普遍趋势是实施各具特色的混合治理模式。大学治理的学术——商业——公司模式即是学术治理、商业治理、公司治理三种模式的混合。它建立在共同治理和企业治理的概念基础之上,并拓展了共同治理的概念,是着眼于大学使命的一体化治理模式,为有效的大学治理提供了一种整合性框架,是一种视野宏大的治理模式。学术治理模式聚焦学问,商业治理模式聚焦绩效,公司治理模式聚焦适应性。大学治理的学术——商业——公司模式较好地融合了三种治理模式的优势,体现了大学治理的包容性和整合性,强调了学问、绩效及适应性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能够较好地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大学治理。

    2017年10期 v.39;No.333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53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学术职业中的性别平等:麻省理工学院案例解读

    薛仪婷;朱剑;

    在充分解读麻省理工学院出台的女教师地位调查报告后,本文发现该校五大学院的女教师在招聘、就职、资源分配和家庭责任承担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本文探讨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应对措施及其显著效果,提炼出该校在应对女教师在学术职业遭受性别不平等问题上取得的四条经验: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相关专业机构给予支持;基于证据制订决策与措施;唤醒和提升女性性别平等意识。

    2017年10期 v.39;No.333 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72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教师教育研究

  • 教师作为“知识人”:美国“教师研究”思想探析

    陈思颖;

    借鉴知识社会学"知识人"假设,以教师、知识与研究三者关系为逻辑起点,构建教师"知识人"多维角色:知识的生产者、阐释者与转化者,并以此分析美国"教师研究"思想,即教师研究作为实践探究、作为教学识知方式、作为社会探究。研究发现,知识转型的历史力量是美国"教师研究"思想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应该成为知行合一的"知识人";"探究"最终应成为教师自身经验与教育目标、社会文化及价值有机融合的方式与过程,成为教师了解自我生命个体、实现专业认同及社会福祉的有效途径。

    2017年10期 v.39;No.333 84-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74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全球胜任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及其启示

    张沿沿;赵丽;张舒予;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成为日常,"全球胜任力"即将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与此同时,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主体教师的"全球胜任力"教学水平也亟需提升。美国首个针对基础教育教师的"全球胜任力"证书项目也应运而生,对其在线课程体系的学习目标、课程框架和具体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凝练该课程体系的特点与优势,可以为我国"全球胜任力"教育提供借鉴。

    2017年10期 v.39;No.333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3518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1 ]

学前教育研究

  •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崇尚自然的教育及启示

    李生兰;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通过重视儿童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来彰显自然教育的价值;通过为儿童构建自然化的室内外学习环境,来打造自然教育的平台;通过为儿童创设日常生活课程和园艺活动课程,来保证自然教育的时机;通过与儿童家庭的密切合作,来确保自然教育的成效;通过环境评价和教师自评,来提升自然教育的质量。这些举措对于优化我国的自然教育,把儿童培养成关爱环境的世界小公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7年10期 v.39;No.333 9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3097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澳大利亚培育2-3岁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研究——以悉尼市蒙台梭利维多利亚公园幼儿园为例

    韩晨;

    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对其认知发展和将来的学业成就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以澳大利亚悉尼市蒙台梭利维多利亚公园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剖析了2-3岁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参与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3岁幼儿可自发在"玩"中增长数学知识;创造富有感官刺激的学习环境、教师数学化和生活化的教学介入及增强幼儿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儿童数学学习能力的三大重要因素。

    2017年10期 v.39;No.333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180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学术快讯

  • 第三届“明远教育奖”获奖名单

    <正>经专家通讯评审、专家会议评审、理事会审议和公示,第三届"明远教育奖"共推选出10名教育实践工作者、5份教育研究成果和2名面向海外的中国教育研究杰出贡献奖得主,现将结果公布如下:第三届"明远教育奖"(实践类)获奖名单马宏(女)重庆市巴蜀小学尹超(女)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周晔(女)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范胜武(男)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

    2017年10期 v.39;No.333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