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梦琦;刘宝存;
建立大学与机构共同体是法国当前扭转高等教育困境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项重要举措。"共同体"先通过地区自主协商,再由国家颁布法令得以确立,从而将各地区综合性大学、"大学校"和科研机构置于同一平台。在法律规定与科研资助项目的合作框架下,"共同体"形成以三大委员会为核心的治理结构、以各项合作协议为纽带的成员互动方式和以契约为依托的经费管理模式。法国大学的自治改革、政府的改组政策、统一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的契约管理和优势资源的集中整合为"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环境,但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与现实问题。
2017年08期 v.39;No.331 3-1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1277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杨希;刘念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欧国家大力发展卓越研究计划,以推动科研水平提升和一流大学建设。丹麦的"大学研究投资资本计划"、芬兰和挪威的"卓越研究中心计划"以及瑞典的"林奈环境建设计划"主要面向高校。这些项目针对有巨大潜力的学科,采取长周期风险投资理念。投入经费不仅来自政府与高校配套拨款,还吸纳了国内外多元主体支持。资金配置采用整体拨款,并配合绩效评价机制,有力提升了卓越计划投入产出的效率。
2017年08期 v.39;No.331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下载次数:79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宇;陈晓春;
高校第三使命是一种全球化背景下具有区域特色的现象,是高校发展与区域框架条件、传统以及社会影响协调适应下的产物。从历史语境、区域语境和欧盟语境三个层面来研究高校第三使命的发展,可深入了解了其多元化内涵和职能范畴。通过研究,可以得出,第三使命所涉及的职能领域在经济、社会、政治、公益层面扩展了高校活动的辐射半径,凸显了高校在区域事务中的发展意义,并逐步发展成为高校职能中与科研、教学相融合的职能领域。
2017年08期 v.39;No.331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4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金花;
加强通识教育是当今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利用自身优势,基于通识教育原则成立了自由艺术与科学学院,在课程、学习路径、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尝试,建立了公共必修课、分布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课程体系,探索出有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尽管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增加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砝码",复兴人文教育传统,但同时也面临诸如教学计划与国家教育标准相分离、学术咨询有效性不高、资金投入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
2017年08期 v.39;No.331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67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崔海丽;
英、美、法、芬兰和中国香港的大学入学资质考试实施"一科多考"多年,取得了相对成熟的经验。考试性质定位于标准参照测试,提高了考试评价的科学性;在"限定条件取最优"原则下由大学自主决定如何使用成绩,利于科学选拔人才并稳定考试秩序;通过标准化考试题库来命题组卷,提高了考试评价的有效性;成立专业的考评机构提供系统的考评服务,保障考试评价的质量提升。
2017年08期 v.39;No.331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7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文婧;秦玉友;
从教师总量看,美国中小学教师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中小学教师严重短缺。这一短缺反映到区域、人群和学科维度,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教师吸引与留住困难,少数民族学生、贫困学生、低学业成就学生集中的学校教师严重不足,特殊教育、双语教育、数学和科学教师空缺严重。为了缓解中小学教师短缺,美国各州和学区尝试了替代认证、财政激励、入职培训和指导等一系列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对美国中小学教师短缺问题和美国缓解中小学教师短缺的策略进行反思,从而为我国在教师吸引、留住和发展方面提供有益借鉴与经验教训。
2017年08期 v.39;No.331 4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125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王芳;周晨;
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一直致力于"指导力不足教师"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提升教师素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从政策演进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对"指导力不足教师"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从"萌芽期"对概念内涵的丰富到"发展期"对政策定位的完善,再到"成熟期"对人事管理系统及其运作流程的制定,明确了这三个重要时期的特点,并分"认定前"、"认定中"、"认定后"三个阶段对其人事管理系统及其运作流程进行了具体剖析,最后从政策设计、落实、完善等多个角度对日本30余年改革探索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
2017年08期 v.39;No.331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78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吕杰昕;
自2010年英国政府发布《教学的重要性》白皮书以来,"自我改进的学校系统"在英国迅速发展。该项改革依托学校之间的相互协作实现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具体的形式是"国家教学学校"与"学院制学校信托"。对于此项改革,有研究者对其意义和改革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构建"自我改进的学校系统"需要学校进行"专业发展、伙伴关系、合作资本"三个维度的能力建设。从改革的效果来看,虽然"自我改进的学校系统"部分地实现了提升学业成绩的目的,但其负作用与质疑仍然存在。
2017年08期 v.39;No.331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79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郑富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公民教育研究和实践蓬勃发展,然而全球公民教育实践的效果很有限。对于全球公民教育的探讨不能回避"全球公民教育如何可能"这一前提性问题。"全球公民"身份推衍困境、"在地实施"的"异化"后果让全球公民教育实施的可能性成为问题。环境问题既是一个"全球共同利益"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关心的问题,为解答"全球公民教育何以可能"提供了较好的切入点。国际环境政治解释了全球环境治理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合作与不平等状况。以全球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作为教育内容,全球公民教育具有批判性。批判的生态教育学成为全球公民教育的重要实践形态。在既有的国家边界限制下,批判的生态教育学通过全球与在地的混合行动,让全球公民教育获得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2017年08期 v.39;No.331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下载次数:108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东娇;
文化分类是文化研究的重要维度。西方众多文化流派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于中国学校文化建设与研究而言,这些成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表现在三方面:为学校文化类型的划分提供直接依据及逻辑;为其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提供新的领域和视角;能够厘清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学理纠结和现实困惑。其结果是:加深中国学校文化的研究内容,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使我国学校文化研究从意识层面进入无意识层面,从公开文本进入到隐藏文本层面,从而彻底回答文化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解决文化研究匮乏和文化建设现实困惑的问题。
2017年08期 v.39;No.331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下载次数:170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田国秀;李冬卉;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新月异与公众教育需求的不断提升,教师正在成为一个富有压力与挑战的职业。如何帮助教师提高能力、应对压力受到关注,教师抗逆力研究正是顺应这一需求而出现的。1999年美国学者邦迪首次使用"教师抗逆力"一词之后,相关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视角各异的解释模型与实践模式不断涌现。本文选取澳大利亚学者和美国学者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即"八因素模型""四维度模型"和"多纳圈模型",凝练其中的重要观点、研究特色与应用前景,对教师抗逆力研究的进展和实践模式予以介绍。通过提炼与比较,达到对教师抗逆力理论的深入认识。
2017年08期 v.39;No.331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1984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裴丽;李琼;张素蕙;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2000-2016年国际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分布特征、热点主题、前沿演进以及知识基础等作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研究表明:国际教师身份认同研究文献数量稳定增长,我国香港地区的教师身份认同研究在国际发表上位于前列;国际教师身份认同研究在近年来逐渐从宏观政治社会学话语体系转向微观、后结构、日常性的话语体系,注重身份认同的情境性与建构性,并且体现了对教师作为"主体人"的关注。国际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理论视角涉及哲学、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多采用质性研究方法。
2017年08期 v.39;No.331 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3402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