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宝存;张伟;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股潮流,各国或地区相继出台政策来增强大学的研究实力,提升学校的国际排名。"政府主导"、"择优建设"、"立足学科"、"注重评估"、"引入退出机制"等措施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普遍采取的创建政策,这些政策为我国推进"双一流"战略提供了经验借鉴与措施参考。
2016年06期 v.38;No.31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3803 ] |[引用频次:111 ] |[阅读次数:0 ] - 赵伟;
俄罗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意向始于21世纪初,2006年开始陆续颁布联邦大学等政策建设国内一流大学,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基础。2012年,俄罗斯明确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并颁布核心政策及支持政策。从隐性到显性,俄罗斯已形成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的世界一流大学政策群,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俄罗斯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契机,带动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2016年06期 v.38;No.317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743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杨秀治;何倩;
基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制定和实施了"卓越潜力大学"计划和"创新大学"计划,对印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申请条件、评选程序及经费分配等做出了不同的规定。尽管这些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印度现有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增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
2016年06期 v.38;No.317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81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张惠;张梦琦;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法国也在应对全球化挑战并摆脱自身发展困境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实施了重大改革,探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法国模式。本文以索邦大学为典型案例,阐述该校实施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规划:基于"卓越大学计划"的治理模式、职业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世界一流跨学科研究平台的战略实践。
2016年06期 v.38;No.317 22-2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1185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向旭;
在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卡梅伦政府对英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政策是将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转制为由中央政府直接拨款、脱离地方当局管理、拥有更多自主权的"学园式学校"(academy)。随着"学园式学校"数量的迅猛增长,相关政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批评、质疑和争论。
2016年06期 v.38;No.317 29-3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45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昱辉;
初高中一贯制教育现已在日本学制中取得合法地位,政府允许并鼓励公立初高中组建初高中一贯校。初高中一贯校在提升办学特色和家长满意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师资交流等方面卓有成效;但较易引发诸如入学竞争提前、在校生学业热情降低、课程教学难度加大、教师压力增加等问题。当前公立初高中一贯校依然保持发展态势,这是因为长期少子化、新自由主义理念、地方财政压力和抗衡私立学校的动机在不断支持和协调着政府和公立学校的决心与行动。作为一项选择性制度,初高中一贯制教育的实践效果很可能对今后日本中等教育学制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2016年06期 v.38;No.317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52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周世厚;段庆阳;
美国的家庭学校教育经历了孕育与萌芽时期、形成与合法化时期,目前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程与教学体系和完善的教育支持系统。家庭学校教育在学生学业水平和社会化水平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并对美国的家庭、教育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6年06期 v.38;No.317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36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董永贵;
"毕业即圆梦"模式是美国学校综合改革模式的成功典范,它旨在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公立学校教育,提高他们的高中毕业率和大学升学率。它在缩小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2016年06期 v.38;No.317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爱玲;肖甦;
在美国,"在家上学"是在学校教育制度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家长依据自己的教育意愿兼顾孩子成长需求的一种自主选择。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家上学"在全美实现合法化后,这种形式获得了更多的生长资源,特别是与公立学校的合作不断增加,促使"在家在校"教育类型的出现。虽然争议不断,许多家长也在自力更生与融合发展之间进行着艰苦地抉择,但"在家上学"与公立学校之间的合作会继续下去,"在家在校"教育类型也彰显出成长的活力,这体现出教育部门对"在家上学"的关注,反映了"在家上学"的成长路径不断开阔。
2016年06期 v.38;No.317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65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郭世宝;丁月牙;
本文回顾并重新审视了全球移民时代背景下的世界全民教育,旨在构建一个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教育平等的更为包容的世界全民教育途径。通过使用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国内和国际移民个案,对移民及其子女教育的政策和实践进行比较,发现在两国背景下存在的共同问题和挑战。尽管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法面向所有的学龄儿童,但流动人口子女并没有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从而导致他们成为中国教育最边缘化的群体。加拿大个案则表明一些移民先前学习和工作经历在获得认可方面遇到挑战。应制定一个全面的、包容性的终身教育框架,来确保通过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以及认可先前的学习和经验来满足青年和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要。通过该比较分析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对2015年后世界全民教育的修订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6期 v.38;No.317 59-6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56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瑞伊·莱瑟·布鲁伯格;张惠;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介,隐蔽在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是制约女性教育发展及教育性别平等的关键因素。本文综合了智利、格鲁吉亚、巴基斯坦和泰国的相关研究,分析了这些国家教科书性别偏见的背景、现状及共同特点,总结了这些国家教科书性别平等改革的进展、阻碍因素以及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和措施,并从教育决策者、教科书编制者和教师等角度对未来的性别平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有效建议。
2016年06期 v.38;No.317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534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张彩云;傅王倩;
教育扶贫作为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的一项重点工程,需要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对发达国家教育扶贫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发现发达国家贫困地区教育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费投入上,实行差异性的经费分配机制;在师资配置上,采取优惠政策、交流轮岗、定向培养等多种措施;在扶贫监管上,实施绩效管理模式和行动计划管理模式。鉴于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应加强立法,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实施差异性的经费分配制度,建立贫困学校进入和退出机制,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和扶贫对象精准;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确保师资保障精准;完善教育扶贫项目的监管制度,实行分层评估,确保扶贫成效精准。
2016年06期 v.38;No.317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950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