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学科建设

  • 大数据时代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

    刘宝存;杨尊伟;

    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将引发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具有全样本性、注重效率、注重因果和相关的复杂性等特征。传统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势在必行。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不仅要深度挖掘现有的教育数据资源,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收集数据资料,确立清晰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而且要重视理论创新和对知识的原创性贡献。

    2015年10期 v.37;No.309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983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比较教育的知识特征

    王涛;陈时见;

    不管是单纯的认识"他者教育"的活动,还是以"他者视域"反观"我者教育"的活动,都是认识主体从"他者视域"看待教育的认识活动,比较教育由此形成的知识首先具有"他者视域"的特征。人们在认识"他者教育"进而反观"我者教育"的基础上,试图建构全球教育的过程中建构比较教育的知识,这是对"他者教育"的二次建构。比较教育天生具有跨越不同民族文化的特性,并进一步解读国际教育关系,因而具有解读全球的特征。

    2015年10期 v.37;No.309 6-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67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田野调查与日本比较教育研究的转型——从“消费者”转向“生产者”

    大塚丰;年智英;

    以日本比较教育学会过去40年的学术期刊《比较教育学研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讨论了在教育的比较研究中运用田野调查的意义和重要性。在日本的比较教育采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数量逐渐增加,而且其质量也得以改善和提高。田野调查的研究对象逐渐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并且成为研究西方发达国家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此种学术趋势显示,日本的比较教育最终可形成独特的发展形态,比较教育研究者也从学术界中的"消费者"走向积极贡献的"生产者"。

    2015年10期 v.37;No.309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62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生态化:全球教育的真实形态与比较教育学的时代范式

    傅松涛;陆伟;

    全球体系化是当代世界社会与教育真实存在和完整发展的基本轨迹、客观现实与必然趋势,是当代世界社会与教育实质形式趋同化及其生产生活本质样态多样化有机统一的全质生态化主流表现与完整形态。科学认识、把握和建构当代世界社会与教育全球体系化存在与发展的全质生态化形态内涵、性能与运行,是当代教育科学的时代主题、发展机遇、创新节点和科学使命,是比较教育学的学科特性、优势和历史使命所在,是比较教育学视主平实通达、视意高远超越、视物体系有机、视线齐备精细、视力对应周延的生态化范式科学真实、全质转型、自我超越与学科先行的时代要求和价值所在。

    2015年10期 v.37;No.309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43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近十年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以《比较教育研究》载文为例

    熊华军;李倩;

    基于CSSCI数据库,利用Ucinet6、SPSS22.0和Gephi0.8.2软件,对2004~2013年《比较教育研究》载文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提取出研究热点主题,并围绕热点主题进行2~模分析,直观清晰地显示近十年我国比较教育的研究热点、热点主题的分布特征及其深层次结构。

    2015年10期 v.37;No.309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1457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法语世界中的比较教育

    王晓辉;

    法国及法语国家中比较教育研究独具特色,不仅有比较教育之父,还有诸多当代学者与学术著作,其课程也多具综合性特点。法国大学关注重点是欧洲教育,同时对非洲教育的研究也比较深入。比利时大学偏重欧盟教育研究,加拿大魁北克的大学偏重北美教育研究,瑞士的大学则更具国际教育研究特点。法语国家的比较教育研究虽总量不大,但已相当深入,应当予以更多关注。

    2015年10期 v.37;No.309 33-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3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近十年英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新发展

    邓莉;

    本文以英国《比较教育》期刊2005年至2014年十年间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地域。在研究主题上,英国比较教育研究主要关注教育借鉴与输出、教育公平、公民教育、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等;在研究方法上,文献法是主要研究方法,但不同方法的综合运用很常见;在研究地域上,对发展中国家的关注度超过了对发达国家的关注度,对跨国、区域和全球的关注度超过了对单一国家的关注度,且关注对东西方国家的宏观比较研究。

    2015年10期 v.37;No.309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83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比较教育学科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多米尼克·格鲁;刘敏;

    比较教育对于教育发展和教育研究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比较教育就是教育本身。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不仅要与时俱进地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新的使命,同时还要在概念、方法上更为开放。提升研究的质量,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是学科发展与巩固的必由之路。

    2015年10期 v.37;No.309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63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教师教育研究

  • 论当代西方教师教育思想

    朱旭东;

    20世纪以来,当代西方教师教育思想的发展形成于全球化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建立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哲学思潮从对立走向融合的理论基础之上,同时也反映了对教师认识的思想变化逻辑,即从强调对教师职业功能性的认识,到强调对教师作为完整的人的认识。当代西方教师教育思想具体包括科学主义、技术理性主义、能力本位主义、专业主义、人文主义、叙事主义、反思主义、多元文化、现象主义、建构主义、知识主义、幸福主义与分析教育哲学等教师教育思想流派。

    2015年10期 v.37;No.309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68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论美国人文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三种取向

    叶菊艳;

    本文以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对"人文主义"内涵的认识为理论基础,建构出美国教师教育实践中人文主义教师教育的三种取向。它们分别是"博雅取向"、"人本主义取向"和"社会重建取向"。文章分别介绍了这三种取向教师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历史渊源、其背后所持的教师观及具体教师教育主张。

    2015年10期 v.37;No.309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15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论反思主义教师教育思想

    毛菊;

    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反思主义教师教育思想,以蔡切纳、瓦利为代表,其思想可分别归纳为"个体-社会"倾向、"个体-伦理"倾向的观点。二者都跳出了囿于个体反思指向的局限,从社会、伦理更为广阔的视角认识反思主义教师教育。反思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对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有重要影响,但也有尚待完善之处。

    2015年10期 v.37;No.309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67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当代西方叙事主义教师教育思想

    郭芳;

    当代西方叙事主义教师教育思想以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为核心,包含两种取向:一是基于个体建构的理论取向,以加拿大学者康奈利和克兰迪宁为代表提出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研究;二是基于社会建构的理论取向,以英国学者古德森为代表提出教师群体文化和思想共识的知识研究。二者都以叙事为基本研究范式,前者逻辑起点是个体实践,后者则强调社会结构中的个体,彼此相互补充,构成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完整全面认识。

    2015年10期 v.37;No.309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9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幼儿园园长培训的策略及其启示——以新泽西州PreK-3rd领导力系列培训为例

    王小英;朱慧慧;

    为更好地贯彻PreK-3rd项目,保障儿童学习效果的持久化,新泽西州幼儿促进协会(ACNJ)、早期教育部门(DECE)以及新泽西小学校长和督学协会(NJPSA)的代表为幼儿园园长和小学校长设计了一个专业发展项目,命名为"PreK-3rd领导力系列培训",以帮助幼儿园园长和小学校长能够全面理解儿童早期学习,科学评价PreK-3rd项目的进展情况,更好地领导教师,从而保证PreK-3rd早期教育项目顺利地推进。该培训项目有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完备的实践路径,为后续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为我国的幼儿园园长培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15年10期 v.37;No.309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488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印度教师融合教育能力的培养及问题分析

    汪斯斯;邓猛;

    成功发展融合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融合教育能力的培养。印度在教师教育国家课程框架的指导下,通过职前和在职教育以及一系列专门的培训项目培养教师实施融合教育的能力。同时,印度也存在一些制约融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教师教育质量不高;对融合教育态度消极;政策法规执行力度不够;外部力量支持可持续性差。

    2015年10期 v.37;No.309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20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教育质量国际测评研究

  • 从教学评价走向学习结果评价——OECD国际高等教育学习结果测评项目述评

    徐静;

    国际高等教育学习结果测评项目(AHELO)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高等教育领域计划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项综合性国际测评。测评不以排名为目的,拟对高校即将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测评,以监测全球高等教育质量。经过五年可行性调查研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公布《AHELO可行性调查报告》,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高等教育学习结果测评是科学、可行的,并计划于2016年全面启动该项测评。

    2015年10期 v.37;No.309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721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 ]
  • PISA影射下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问题情境比较研究——以上海三年中考和新加坡O-Level试题为例

    陈志辉;刘琼琼;李颖慧;肖文娟;

    本文从PISA所倡导的数学素养视角出发,试图构建出评估数学问题情境的分析框架,并以新加坡O-Level测试与上海中考的数学试题为例,对其数学试题的问题情境类型、特征水平及其分布比重进行比较分析。宏观特征方面,新加坡的数学问题情境类型较为丰富,而上海试题情境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微观特征方面,两者呈现出较大的一致性;但总体而言,上海在数学特征中符号表征的复杂程度更高,上海倾向于叙述性表征,而新加坡则倾向于描述性表征,上海试题的认知任务要求相对略高。

    2015年10期 v.37;No.309 98-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2483 ] |[引用频次:91 ] |[阅读次数:0 ]
  • 国际阅读评估项目研究:中国与国际比较

    左岚;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与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是国际上参与国家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阅读评估项目。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与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的视角,从阅读素养与阅读评估框架的角度,深入比较了我国内地和香港地区语文新课程阅读评估与国际评估项目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阅读评估体系、阅读教材、阅读教学与阅读环境等方面提出对我国语文阅读课程改革的建议。

    2015年10期 v.37;No.309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449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