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

新世纪教育改革及其政策研究

  • 瑞士大学组织战略模式转型及思考

    武学超;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瑞士高等教育经历了由"刚性管制"到"柔性竞争"的治理模式改革。在这一改革进程中,卢加诺大学、纳沙泰尔大学、南方应用科学大学分别经历了由"国家认可"到"国际声誉"、由"思想守旧"到"体系重构"、由"结构集权化"到"组织动态化"的组织战略模式转型。瑞士大学组织战略模式转型经验表明,处理好集权决策与合约认同、环境适应性与身份合法性之间的关系是一所大学成功发展的关键所在。

    2015年08期 v.37;No.30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8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ABC到PhD:丹麦创业教育体系的框架设计与特点

    常媛媛;

    近年来,丹麦政府发展创业教育的步伐明显加快。创新与创业协同发展的理念、"创业型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4+1"顶层指导体系和创业教育发展的演进模式,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丹麦创业教育的主体框架。丹麦在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设计、指导体系建设、教育模式构建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在具体实践中解决了如何设立分层多样的目标、如何将创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如何将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等发展难题,对我国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5年08期 v.37;No.307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55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日本区域教育的新途径:放学后儿童计划

    姚舜;

    纵观日本近10年的教育改革策略,不难发现,重视家庭、社区与学校间的合作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如何整合区域资源、利用区域资源与学校的合作来提升教育的整体效果,已经成为日本教育界正在不断探索的新领域。近年来,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难以从繁重的工作中脱身,投入到对儿童的照料和教育中去,同时,社区与学校的众多教育资源又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基于这对矛盾,日本政府出台了"放学后儿童计划",期望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升区域教育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生存能力"及"人性"的培养。

    2015年08期 v.37;No.307 14-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453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中学生减负:韩国的经验及反思——基于“无考试学期”项目的分析

    顾钧;顾俊;

    为了减轻频繁的考试和升学给中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减轻课外辅导带来的家庭经济负担,2013年9月,韩国教育部开始试行"无考试学期"项目:取消书面考试,调整课时,鼓励学生进行职业探究,为学校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经费,配备职业咨询教师。但项目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呈现出不少问题:经费投入不足、职教师资缺乏、评价体系不健全、行业和雇主的参与程度不高。其经验教训值得反思。

    2015年08期 v.37;No.307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559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

  • 大学生发展理论

    谷贤林;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大学生发展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既需要有理论指导,也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本文对大学生发展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2015年08期 v.37;No.307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2256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韩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培养模式特点浅析——以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首尔大学、延世大学为例

    乐毅;谭晓妹;

    基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发展战略目标,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首尔大学、延世大学均聚焦本科教育,实施了系统的管理和培养模式改革,在课程设置、学制、教学规程、学分制、课程与教学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在韩国首开先河的培养模式创新举措;建构了重基础和实践性的本科课程结构及严格的学业质量标准和毕业要求;实施了以培养本科生基本素养、研究和创新能力为本的特色课程计划;制定了明确的本科生培养目标与能力标准,大力推行通识教育。

    2015年08期 v.37;No.307 32-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87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从数据到院校改进: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的应用评析

    靳敏;胡寿平;

    "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以促进院校质量改进为目的,把调查结果广泛应用于院校评估、机构认证、绩效问责及公众宣传中。在追求质量"共治"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NSSE的应用有助于院校在学习成果评估中实现内部质量改进与外部问责两个评估目标的有机结合,在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08期 v.37;No.307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922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从高校与企业的研发合作看德国的知识创新

    伍慧萍;

    创新理论研究在最近20年间发生了范式转变,高校与企业的研发合作成为激发知识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在德国,校企合作对于经济增长贡献巨大,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优势所在,其研发合作的动力、筹资方式、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德国知识创新的社会运作机制特点,所积累的经验与面临的问题对我国极具启示。

    2015年08期 v.37;No.307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61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英国大学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框架构建的意义、原则及挑战

    吴慧平;

    持续专业发展是一种将教师的入职培训与在职进修融为一体的专业发展模式,它包含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涵盖各种场合的学习与活动,整合多种专业发展需求。持续专业发展观正日益被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及各类组织所重视与推广,他们主张建立一个宽泛而灵活的持续专业发展框架,以便适应不同的大学文化,兼容多种发展目标,促成反思性实践以及契合松散耦合的管理形态。

    2015年08期 v.37;No.307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797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用户导向性:欧洲高校分类的核心理念

    潘黎;崔慧丽;

    U-MAP是由欧盟委员会赞助支持的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项目,是欧洲第一个权威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工具。用户导向性是欧洲高校分类的核心理念,用户导向性使欧洲高校分类更有普适性、权威性和科学性。本文从分类原则、进程、工具、维度和指标以及结果的制定来探讨欧洲高校分类的用户导向性,并且透视了U-MAP如何坚持用户导向性的核心理念,借鉴欧洲高校分类的经验,我国在进行高校分类时,要以高校自愿为前提收集数据、有便于用户使用的工具、方案具有动态性、维度和指标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采用描述性分类结果等。

    2015年08期 v.37;No.307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54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分化还是分层——英格兰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中的新矛盾

    朱春芳;高益民;

    1992年废除双元制后,英格兰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尽管院校自主多元发展起来,但是没有实现明显的功能分化,反而院校的地位分层日益加剧。在由各种形式的等级制组成的高等教育体系下,很难建立起一种科学的分类体系,而引入准市场机制只会强化已有的垂直分层。实现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前提是消除各种形式的等级分层,分类管理的理想目标是高校的自主分化。

    2015年08期 v.37;No.307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62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俄罗斯2014年高校效益评估活动概述

    邵海昆;

    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尤其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面临危机的背景下,俄罗斯自2012年开展了高校效益评估活动。到2014年以评估法律法规、评估指标为主要内容的评估体系已具有质的发展。在全面分析俄罗斯高校效益评估进程的基础上,文章反思了其在制度建设、评估主体、评估指标和评估方式等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活动的借鉴意义。

    2015年08期 v.37;No.307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学分到学位:MOOC与大学的融合

    曾晓洁;

    文章从MOOC与传统大学融合的视角,分析了大学MOOC发展的最新趋向——大学对MOOC学分和MOOC学位的认可与创设,分析了有关MOOC学分和MOOC学位的争议,阐释了数字化时代MOOC与大学融合所带来的大学未来发展趋势——大学的虚拟化、大学课程的在线化、大学课程的模块化、大学教学的规模化和大学教学的个性化。

    2015年08期 v.37;No.307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099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美国非法移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争议

    杜浩;

    非法移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是美国移民改革的一个焦点。关于非法移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争论缘起于1982年的普莱勒案(Plyler v.Doe)。以该案为起点,作者梳理了美国非法移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呈现了当前非法移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现况、争论及前景。

    2015年08期 v.37;No.307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教育国际化

  • 促进学生流动: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劳拉·珀纳;卡培·奥罗兹;刘博森;

    这篇论文讨论了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方面——美国的跨国学生流动。文章不但分析了学者们之前发表的研究性文章和公开的相关数据,而且还探讨了美国高校在跨国学生流动方面的特点、鼓励学生流动的原因、美国政府的角色和举措。文章还讨论了美国高校跨国学生流动的现状与问题。

    2015年08期 v.37;No.307 8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336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大学教师流动在加速吗——基于两次全球学术职业调查数据的分析

    刘进;沈红;庞海芍;

    本文通过对两次全球学术职业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过去15年全球大学教师流动总体呈现频率增加的趋势。通过对"快速上升"、"稳步上升"和"平缓下降"三种类型大学教师流动频率变化的表现和原因分析,结合大量实证证据与经验证据,清晰作出中国学术职业即将迎来较大规模流动的基本判断,并就此过程中大学教师流动的心态选择、道路选择和改革方向进行讨论。

    2015年08期 v.37;No.307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下载次数:1249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来自瑞士的经验与启示

    闫温乐;张民选;

    21世纪,国际组织的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日益成为主权国家提升本国国际话语权、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重要途径。"促使瑞士公民在国际组织中保持尽量高与尽量多的职位"是瑞士一直奉行的核心外交政策之一。本文从瑞士政府的高层支持、吸引国际组织落户的总部策略、民间机构的就业服务三方面对瑞士有计划、有目的地输送本国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我国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提出建议。

    2015年08期 v.37;No.307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876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