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

  • 美国新自由主义对学术自由的影响——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诺华合约案为例

    林杰;

    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新自由主义的政策转向促使大学与企业界的合作加强。大学通过企业所需要的项目研发和技术转移获得外部收益。伯克利和诺华公司在签订合约过程中未履行正当的程序,与伯克利师生意愿相违,从而引发了历时数年的争议。诺华合约案是一案多例:涉及学术自由的诸多新问题,如学术自由的正当性(学术研究的目的是无私探究,还是谋利)、学术自由的制度基础(教师参与管理、同行评议)、学术事务的决策权(谁有权决定研究的方向与内容)等。加州大学和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通过学术自由政策的调整以期适应新的学术环境。

    2014年03期 v.36;No.29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69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59 ]
  • 德国一流大学如何选校长?——海德堡大学的个案分析

    孙进;

    对海德堡大学校长的选拔与任命由不同的机构负责:由评议会、大学理事会和州政府代表组成的遴选委员会负责选拔与提名,大学理事会负责选举,评议会和州科学部负责认可,巴登—腾堡州州长负责任命。这些机构既分工也合作,有助于选出同时得到政府、社会和大学认可的校长。这种校长选任制度既尊重大学的自治权,又允许政府和社会可以对校长选任施加恰当的影响;既保证让大学里的不同群体民主参与决策,同时又基于教授治校的传统赋予教授群体最大的影响力。海德堡大学校长选任制度对我国大学校长选任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4年03期 v.36;No.290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67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49 ]
  • 英国专业博士教育20年发展的状况、问题及趋势

    王建梁;董鸣燕;

    英国自1992年设立第一个专业博士学位,至今已整整20年。专业博士教育顺应了时代发展需求,呈现快速增长、多样化发展特征。虽然也因发展年限不长而存在诸多问题,如命名不统一、培养模式不成熟、导师缺乏、质量标准不明确等。但总的来说,英国专业博士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4年03期 v.36;No.290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71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5 ]
  • 美国教育博士培养“学术化”问题的改革和探索——以范德堡大学教育学院为例

    张秀峰;高益民;

    美国教育博士(Ed.D)培养的"学术化"问题即教育博士与教育学哲学博士(Ph.D)在培养模式上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美国教育博士培养机构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范德堡大学教育学院从培养目标、招生录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师资、学位授予等方面改革了教育博士的培养模式。通过对其教育博士和教育学哲学博士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理解教育博士培养的专业学位特性。

    2014年03期 v.36;No.290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90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77 ]

教育思想与理论

  • “富的教育”及其实现——小原国芳的富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檀传宝;

    小原国芳"富的教育"(富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正在逐步走向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社会状况极为相似。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上下卷)为文本,从富育的必要性、富育概念的主要内涵和如何开展富育三个维度将小原国芳集中和分散论述的富育思想资料予以整理、分析,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富育思想框架,希望能够为中国教育工作者从中汲取营养,提供理论上的便利。

    2014年03期 v.36;No.290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84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55 ]
  • 国外学者论未来大学的发展

    王天晓;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大学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未来大学面临着什么可能性,大学该如何发展等问题,为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对此,外国学者在反思知识经济对大学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观点有:1.全球多样性是未来大学发展的参照系;2.未来大学将立足网络社会,拓展公共空间,促进社会发展;3."关心能力"将成为大学的重要目的;4.吸收过去大学元素是未来大学发展的一种可行路径。

    2014年03期 v.36;No.290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47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63 ]
  • 从博弈到协同:“二战”后英美国家教育变革中教师专业、国家、市场三者关系的演变及趋势

    叶菊艳;

    本文尝试从教师专业、国家和市场三者关系变化的角度来观察英美国家"二战"以来的教育变革,认为英美"二战"后的教育变革实践由教师专业、国家和市场三者相互博弈逐渐转向建立合作关系,以形成共赢局面。其中,建立机制,积极信任教师,关注教师的生活世界和主观意义世界,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变革能动者"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是实现教育革新可持续性及共赢关系的关键点。这也是对我国当前进行教育变革的启示。

    2014年03期 v.36;No.290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49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67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际遇与实践取向

    郑航;肖燕华;

    爱国主义教育是美国的一种历久弥新的文化和教育传统。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传统正面临着全球化、移民多样化、国家认同危机等方面的挑战,并由此产生了极端爱国主义、温和爱国主义、道德爱国主义三种不同立场。面对各种挑战和争议,美国实践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包括:通过扩大联邦政府对教育的影响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公民国家认同的前提下倡导多元价值、尊重差异;关注公民身份的责任之维,倡导积极公民的培养,等等。而作为文化和教育传统的诸多方面,诸如:注重传递核心价值,强调公共精神的培育和公民能力的培养,融爱国主义教育于公民教育课程体系之中等,则受到广泛尊重,并得以发扬光大。

    2014年03期 v.36;No.290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1753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326 ]
  • 美国移民社会融合的教育实践模式探讨

    张运红;冯增俊;

    美国是由移民组成的社会大熔炉,在数百年发展中形成了以教育为主导的移民社会融合实践模式,不仅有效地提升了移民的政治认同、经济参与,缩短了群体间的文化差距,而且有效地实现了对多元文化群体的新型社会管理,建构起独特的教育社会管理实践体系,这对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4年03期 v.36;No.290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705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67 ]
  • 美国聋人文化与聋人教育的发展

    申仁洪;

    随着特殊教育的演进,美国对聋人的认知与聋人教育出现了文化取向的趋势。听力损失不再被当成一种残疾,而被看成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作为文化存在的聋人也被当事者本人及其所属团队欣然接受。同时,手语作为聋人文化语言的载体,逐渐取得了语言属性和语言地位,逐渐取代超越本国语言,而被认为是聋人的第一语言。在此基础上,在聋人教育方法上,也超越手语教学和口语教学的对立,发展出综合沟通教学法,并逐渐加以扬弃,走向双语/双文化教育教学潮流。

    2014年03期 v.36;No.290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05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55 ]
  • 对峙背后的联姻——论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曹山柯;

    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是西方20世纪5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的重要学术思潮,对教育思想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为当代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结构主义从结构主义发展而来,它们表面上看似对峙,但实质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结构主义教育思想里面,解构的萌芽已经出现;在后结构主义思想里面,结构主义的影子还没有消除。正像一块硬币的正反两面,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难舍难分,共同为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某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2014年03期 v.36;No.290 62-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66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21 ]
  • 杜威实用主义美学视野下的课程观

    游柱然;Anthony G.Rud;

    实用主义美学是杜威一生哲学思想的深化与完善。它超越了传统美学拘泥于纯艺术鉴赏的窠臼而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体验,为诠释其经验课程理论提供了最佳的哲学视角和方法。杜威美学视野下的课程观认为,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着眼于创造美的体验,因为只有充分展现美、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体验才最贴近教育的本质,具有最佳和最充分的效果。杜威美学的价值意蕴不仅可帮助人们超越功利性的课程思维,更为师生共同创造富有生命力的课程体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衡量尺度。

    2014年03期 v.36;No.290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00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94 ]
  • 英国中小学“新”课程政策的价值逻辑

    罗生全;刘志慧;

    英国遭遇的经济问题以及课程政策内部存在的价值失衡和利益博弈的困境,推动了"新"课程政策的衍生。适应时代潮流,"新"课程政策将国际比较、协商共建、公平和效率的平衡纳入其价值体系。但是,由于"新"课程政策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情境的复杂性,使政策在课程逻辑、课程权力以及课程取向等诸方面存在价值冲突。为规避这些冲突,需要突破传统的二元思维模式,构建"新"课程政策价值规定的完整逻辑形式。

    2014年03期 v.36;No.290 75-7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64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4 ]
  • 追求基于结果的公平:英国教育公平与均衡政策分析

    吴岩;

    英国在教育公平政策的目标追求上经历了从教育机会公平到教育结果公平的转变。从教育结果公平的视角来说,英国教育存在:贫富社会阶层之间教育结果的不公;男女性别之间教育结果的不公;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绩落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国政府以政策文本的形式为推动力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改革与调整:颁布国家课程,建立全国统一的评价标准;将学校功能延伸至社区,改造薄弱学校,最大限度地减少家庭出身与背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有针对性地支持,努力实现基于结果的教育公平与均衡。

    2014年03期 v.36;No.290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1215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20 ]

教育管理

  • 美国学校零容忍政策:涵义、问题及变化

    张俊友;

    零容忍政策曾经是美国多数学校应对校园安全问题的纪律处罚政策。零容忍政策的排斥性、严苛性、一刀切、刑事化、威慑性等处罚特点,侵害了受处罚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违背了惩罚的公平性,导致了过多的未成年人流入监狱,无法实现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从而达到校园安全的政策意图。许多美国学校的零容忍政策已经在适用范围、后续补救、灵活性、司法介入、干预模式等方面悄然发生了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4年03期 v.36;No.290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606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290 ]
  • 美国对教师骚扰未成年女生案件的调查与处理

    吴亮;

    美国法律认为教师对未成年女生的骚扰是一种侵害人性尊严和受教育权的性别歧视行为,具体包括交换利益型骚扰与敌意环境型骚扰。学校作为教师的雇主应当承担代理责任,这种责任在性质上属于连带责任而非替代责任。为了对被害人进行特别保障,法律不容许学校和肇事教师调查和使用女生自身言行轻浮、服装具有挑逗性、生活作风不良等私生活信息来攻击原告。

    2014年03期 v.36;No.290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下载次数:67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35 ]
  • 美国学业质量评价的新视点:中间性评价的产生、应用及发展

    王萍;傅泽禄;

    随着建构学业质量评价系统成为当前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在开展学业质量分析时,如何做到"问责与教学反馈两者兼得"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探索性研究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美国提出了中间性评价。中间性评价指的是介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间的评价。中间性评价的应用大致由三个环节组成:中间性评价测试的开发、基准评价试题库的建立和教师专业发展。中间性评价的突出优势表现在:中间性评价提供的诊断性信息有利于调整教学计划,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中间性评价可用于评价各种课程和教学实践的有效性;中间性评价可以预测学生在年末州级考试的表现。分析中间性评价的产生、应用及发展,对推动我国学业质量评价改革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4年03期 v.36;No.290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92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19 ]

新书评介

  • 集中外先贤之精粹 筑学科厚实之根基——《比较教育学家思想研究》读后拾零

    于洪波;

    <正>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素来是教育史学和比较教育学的"研究重镇"。任何学科"研究重镇"的构筑,无不是几代专家学者智慧和辛劳的积淀。滕大春、胡毅、刘文修、张述祖、萧树滋等教授,都是学科拓基和开山的前辈。其后,诸位学长,薪火相传,学以致用,发扬光大。最近又有河北大学李文英教授撰写的《比较教育学家思想研究》出版,读后感触颇多。其一,应对"学科危机",夯实"学科根基"。20世纪80、90年代,可谓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

    2014年03期 v.36;No.290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1 ]

国际教育快讯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4年的移动学习周”——让科技为教育服务

    张婷婷;

    <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2013年12月24日报道,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正快速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几年前,我们禁止学生在学校使用的那些设备正在今天的课堂上变得非常普遍,并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实践中。然而,目前有关如何最好地利用移动技术来改进教育,这方面具体而基于证据的知识仅仅刚刚出现。2014年2月17日至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

    2014年03期 v.36;No.290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31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0 ]
  • “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创新计划创业教育会议”召开

    张婷婷;

    <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2013年12月19日报道,2013年12月10日至12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UNESCO Bangkok)与马来西亚(Malaysia)教育部联合主办的"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创新计划创业教育会议"(3rd UNESCO-APEID Meeting on Entrepreneurship)——"为全球繁荣而进行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Global Prosperity)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现在,对于年轻人来讲,创新不再仅仅是其获

    2014年03期 v.36;No.290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31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全球媒体与信息素养评估框架》

    张婷婷;

    <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2013年12月1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全球媒体与信息素养评估框架(Global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 eracy Assessment Framework)》,为各成员国评估其在创造能动的媒体与信息素养环境上所做的准备及评估公民在媒体与信息素养方面的能力方面提供方法上的指导与实践工具,尤其聚焦服务与培训领域的教师。随着信息与交流技术的飞速发展,时代要求

    2014年03期 v.36;No.290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92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3 ]
  • 欧洲议会通过“地平线2020”新研究与创新项目

    董筱婷;

    <正>据欧盟网站2013年11月21日报道,今天,欧洲议会正式批准通过欧盟研究创新项目——"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科研规划提案。该项目计划从2014年正式开始到2020年结束,为期7年,其投资800亿欧元,目的是加强欧盟的科技创新能力。欧盟成员国现在必须在协定日期,即12月11日之前给出最后的通过表决。"地平线2020"的预算主要用于三个方面:1)支持"卓越的科学"——包括为欧洲研究委员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和"居里夫人行动计

    2014年03期 v.36;No.290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7 ]
  • 欧盟:“欧洲2020战略”关注教育与培训

    张婷婷;

    <正>据欧盟网站2013年12月20日报道,2013年12月20日,欧律狄刻网络联盟(the Eurydice Network)发了一份新的报告《2020欧洲教育与培训——来自欧盟成员国的反馈》(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Europe 2020-Responses from the EU Member States)。该报告从国家角度对2020年欧洲在教育与培训领域的优先发展项目进行了重点比较与分析。报告主要聚焦各国近期和即将在

    2014年03期 v.36;No.290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4 ]
  • 芬兰、希腊和西班牙三所大学荣获2013年欧洲伊拉斯谟奖

    董筱婷;

    <正>据欧盟网站2013年11月21日报道,芬兰、希腊和西班牙的3所高等教育机构荣获2013年"欧洲伊拉斯谟奖"(European Erasmus Awards),同时获得一笔奖金。其中,金奖得主是位于芬兰中部的韦斯屈莱大学,该大学每年有70%的教职人员参与了伊拉斯谟海外交流项目,学校认为教师交换是提高教师质量的关键。希腊的克里特技术教育学院以及西班牙瓦伦西亚的理工大学分获了银奖和铜奖。"伊拉斯谟奖"的颁奖典礼于21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展览中心举行。

    2014年03期 v.36;No.290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0 ]

  • “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专栏

    "联校教育、社会科学、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简称为"联校教社医研究论文奖计划"),原名为"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该计划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创立。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这项计划由两岸三地一些大学的知名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杜祖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黄启昌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教授等。他们发起这项计划,是针对目前在教育及社会科学研究中机械套用西方理论和脱离教育实践的现状,谋求学术研究的改革。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华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12所院校参与了该项计划。本刊开辟专栏对论文奖计划的相关活动及研究成果作连续介绍。有关该论文奖计划的详细资讯,请查阅http://www.compe.cn的相应专栏。

    2014年03期 v.36;No.290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1 ]
  • 关于设立“《比较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奖”的启事

    <正>一、设立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比较教育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鼓励和支持中青年学者的成长和发展,《比较教育研究》(兼作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刊)拟设立"《比较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奖"。二、参评资格:参评文章在《比较教育研究》刊登时,作者年龄不超过50周岁,则有权提交文章参与评选。三、评选标准:1.参评文章具有理论或研究方法上的学术创新点;

    2014年03期 v.36;No.290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