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

  • 大学校长:伦理的领袖,道德的楷模

    王英杰;

    文章首先分析了美国当代道德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出在社会迫切需要大学提供伦理道德指引的时候,大学校长却把主要时间与精力用在筹款与行政管理上,没有承担起伦理领袖和道德楷模的责任。文章进而全方位地分析了大学校长应尽的伦理道德责任,应使大学成为大学,成为社会的良知。

    2013年01期 v.35;No.276 1-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994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公立高校治理模式对办学水平影响的统计分析

    王绽蕊;

    本研究将美国公立高校治理模式分为统一治理、分类治理、市场模式和干预模式等4种类型,并通过各种治理模式及其组合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国性大学排行榜中公立大学排名对应关系的统计分析,论证了两者的相关性,得出"分类治理+市场模式+干预模式"是确保一个地区的公立高等教育体系实现平均质量和优异双赢的最佳治理模式组合等结论,提出我国应按照办学定位和目标的不同对地方高校进行分类治理等改革建议。

    2013年01期 v.35;No.276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97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大学校长群体特征的实证研究——基于履历背景的视角

    郭俊;马万华;

    本文运用美国教育理事会的相关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基于履历背景的视角,以自然特征、教育背景、学术背景、职业背景、任期特征等为主要指标,对美国大学校长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美国大学校长以中老年男性白人为主;美国大学校长以拥有人文社科领域博士学位的教授为主;美国大学校长以外部流动为主,职业经历比较丰富。

    2013年01期 v.35;No.276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1419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猎头公司与大学校长遴选——美国大学的经验与启示

    熊万曦;

    美国在猎头公司如何参与大学校长遴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猎头公司通过帮助校长遴选委员会拟定新任校长的素质要求和遴选标准、搜寻并邀请优秀的候选人参与遴选、搜集候选人背景信息并提供专业的判断、指导和组织面试、在遴选委员会与候选人之间扮演中间人的角色等方面参与大学校长的遴选。猎头公司的参与优缺点并存,中国大学校长选拔制度的改革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的成功经验。

    2013年01期 v.35;No.276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989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美国高校教师逐步退休政策

    张旺;饶敏;

    逐步退休是美国高校为鼓励教师提前退休而实施的一项退休激励政策,该政策由一系列条件和相关政策条款构成,其中包括参与项目的资格和条件、项目期限、逐步退休期间教师的工作任务(工作量)及工资待遇、养老金及医疗保险、教师的权利与责任、学校及院系对教师的支持服务等,该政策被众多学者和高校管理者视为一项"双赢"政策。

    2013年01期 v.35;No.276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88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经济危机背景下的牛津大学导师制:何去何从

    朱剑;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牛津大学的导师制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本文从财政紧缩、资源分配方式改革和科研至上三个角度来分析经济危机对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影响。本文认为:虽然牛津大学极力维持导师制,但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导师制也变得比较脆弱。在经济危机时代,导师制究竟该如何进行改革或完善,牛津大学似乎还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2013年01期 v.35;No.276 32-3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72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穿越距离:美国在线高等教育的评价与启示——基于2011年斯隆联盟报告的分析

    熊华军;刘兴华;

    美国从在线学习效果、战略规划、教师支持、资源开放、注册人数五个指标出发,评价在线高等教育质量:在线高等教育已经穿越了学的行为与教的行为在时空上的距离,真正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使美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在线国家。我们有必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借鉴这一新的发展。

    2013年01期 v.35;No.276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1023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印尼高等教育的发展分析

    方展画;王胜;

    文章主要介绍了印尼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并针对印尼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从不同视角展开分析,寻求解决之道,最后对印尼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印尼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

    2013年01期 v.35;No.276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66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教育思想与理论

  • 苏联教学论与美国课程论:在中国的误读与误解

    王飞;丁邦平;

    我国在对苏联教学论和美国课程论的借鉴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读和误解,比如,在引介苏联教学论的过程中忽视了其对"教养"和"教养内容"的高度关注;在引入美国课程论的过程中忽视了其对"教学"和"民主精神"的关注。造成这些误读和误解的根本原因是对源于两种不同文化和语言脉络的研究范式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所以,走出目前困境的根本途径在于从本源上认识这两大范式,以纠正目前我国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013年01期 v.35;No.276 47-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152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当代进步主义取向的学校变革——“要素学校联盟”的原则、实践基准和组织模式研究

    洪明;

    "要素学校联盟"是创建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具有进步主义教育倾向的学校联盟系统。其十大共同原则和十四项实践基准一方面坚持了传统的进步主义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为迎合保守主义的教育政策对传统进步教育的原则进行了创新和变通。其在坚持共同原则和实践基准下注重发挥各联盟学校改革主体作用的松散型管理方式,是值得自下而上的学校改革学习、借鉴的。

    2013年01期 v.35;No.276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次数:68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公民”教育:基本内涵、价值诉求与实践模式

    卢丽华;姜俊和;

    "全球公民"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世界公民。当前,世界各国逐渐确立了以"公平与正义"、"生存与发展"、"民主与理性"为核心的"全球公民"教育价值诉求,实施"全球公民"教育的立体化教育网络也正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悄然形成。

    2013年01期 v.35;No.276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1329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英国学校价值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基本特征

    邱琳;

    随着世俗化、现代化、全球化的发展,英国学校价值教育始终在世俗与宗教之间谋求平衡,在统一的基础上整合多元文化,在冲突与融合的交替中循序渐进,逐步形成了平衡、整合、渐进的发展模式,并在总体上呈现出宗教性、多样性、融合性特征。

    2013年01期 v.35;No.276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847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美国学术职业流动行为和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陈玉芬;

    本文阐述了美国学术职业流动行为的定义,总结了对其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包括组织文化、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表现。研究结果表明改善高校组织文化与提高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有助於高校教师留任,但是现任薪酬的不足会促使高校教师流动。工作时间为高校教师流动与否的影响因素之一,然而研究经费所造成的影响不大。

    2013年01期 v.35;No.276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982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国外青少年学生暴力态度研究评析

    雷浩;刘衍玲;

    随着暴力研究的兴起,暴力态度逐渐成为暴力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往研究者主要就暴力态度的概念、结构、测量方式、影响后果和影响因素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是,由于暴力态度的研究刚刚兴起,关于暴力态度的研究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比如,暴力态度概念和暴力态度结构的进一步探究,暴力态度测量方法的完善,暴力态度实证研究的深化以及开展暴力态度的本土化研究等。

    2013年01期 v.35;No.276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80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教育管理

  • 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发展与定位——博洛尼亚进程新趋势

    杨治平;黄志成;

    博洛尼亚进程(the Bologna Process)启动十余年以来,欧洲各国加强了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建设,新建或重组了一大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重新确定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与政府、高校及社会的关系,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独立性不断增强。

    2013年01期 v.35;No.276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1299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增值理念下的教育改进与教育评价——英美教育增值法的研究综述

    曹妍;芮潇潇;

    随着英美国家问责制的发展,教育增值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不仅为教育改进开拓了新的思路,而且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评价标准。文章依据教育增值理念在教育改进过程和评价过程的研究,将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梳理,一类是将增值理念运用于教育生产函数中分析教育与学生增值的内在关系;另一类则将增值作为问责制下的评价指标考察学校的效能。文章对相关研究分别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对研究结果及其公平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概括,最后则阐述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013年01期 v.35;No.276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227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评估透视

    余桂红;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评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学生事务评估办公室、评估专业协会依据美国高等教育标准促进委员会标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遵循提出问题、拟定评估指标体系、信息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等步骤,组织、支持专家、学生、公众、同事等评估主体,对学生事务管理的机构、活动和人员进行评估。

    2013年01期 v.35;No.276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94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教育问责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模式:英、美、澳三国的考察

    王丽佳;卢乃桂;

    作为一个包含财政的政治意义的概念,问责被广泛运用于教育质量保障系统之中。受新管理主义影响,在英、美、澳三国中,传统的官僚-专业问责不断示微。表现式问责与市场问责在英国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的问责围绕高风险考试展开;进入新世纪,澳大利亚的集中化教育问责亦在发展。问责服务于何种质量追求,是思考用问责的方式保障教育质量的前提。

    2013年01期 v.35;No.276 93-97+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1159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英国高等院校反腐治理机制述评

    邵兴江;许迈进;

    2010年英国《反贿赂法》的颁布及其新要求,促使英国各高等院校重新修订本校的反腐政策,并以此为契机推进更为高效的大学反腐治理,强调反腐理念的认同,建立反腐治理组织,制定成员共同恪守的行为规范,以及建立规范化的反腐治理程序。英国高校探索形成了主动预防、过程控制、严惩问责、持续完善一体化的旨在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反腐长效机制,推进了英国高校的廉政建设。

    2013年01期 v.35;No.276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64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会议纪要

国际教育快讯

  • 国际教育快讯

    董筱婷;

    <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挑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11月5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5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主题研讨会,分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径和策略,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和付出的代价,并对发展中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可取性

    2013年01期 v.35;No.276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专栏

  • “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专栏

    "联校教育、社会科学、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简称为"联校教社医研究论文奖计划"),原名为"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这项计划由两岸三地一些大学的知名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杜祖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黄启昌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教授等。他们发起这项计划,是针对目前在教育及社会科学研究中机械套用西方理论和脱离教育实践的现状,谋求学术研究的改革。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华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12所院校参与了该项计划。本刊开辟专栏对论文奖计划的相关活动及研究成果作连续介绍。有关该论文奖计划的详细资讯,请查阅http://www.compe.cn的相应专栏。

    2013年01期 v.35;No.276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