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

欧盟教育研究

  • 博洛尼亚进程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走向

    刘宝存;

    从1999年29国教育部长共同签署《博洛尼亚宣言》到2009年鲁汶会议召开,博洛尼亚进程已经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博洛尼亚进程国家在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道路还很长。鲁汶会议发表的《鲁汶公报》和《2009年博洛尼亚进程评估报告》总结了博洛尼亚进程10年来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行动计划,指出了欧洲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

    2009年10期 v.31;No.23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159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 ]
  • 法律视野中的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

    阚阅;

    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借助法律手段不断推动和巩固经济及政治上的联合。同样,欧洲国家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共识与愿景也大多凝聚在各种法律文件之中。实践证明,这些法律所确定的方针、原则、思想和行动计划是推动各国高等教育迈向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2009年10期 v.31;No.237 7-1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30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促进欧洲各国资格和文凭互认的“欧洲通行证”探究

    吴雪萍;张科丽;

    "欧洲通行证"是2004年12月15日由欧洲议会、理事会以及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共同制定的欧洲资格和能力证书整体框架。它由五个部分组成:"欧洲通行简历"、"欧洲通行语言护照"、"欧洲通行流动证"、"欧洲通行补充证书"以及"欧洲通行补充文凭"。"欧洲通行证"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欧洲各国资格和文凭的互认程度,增强整个区域的教育竞争力。该制度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文凭和证书制度不乏借鉴意义。

    2009年10期 v.31;No.237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42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区域整合的进展及启示

    王新凤;

    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是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核心,尤其是2003年以来,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回顾了欧洲高等教育区域整合的过程,尤其是从1999年开始的博洛尼亚改革进程,从政策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博洛尼亚改革进程对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推动,并指出了对我国区域整合、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和实践的借鉴意义。

    2009年10期 v.31;No.237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825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欧盟教育质量监测的指标和基准

    李建忠;

    欧盟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大教育观出发,确定了教育质量全程监测的16个核心指标和5个基准,其目的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使终身学习成为现实,进而使教育系统为实现提高欧盟竞争力、保持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增进社会聚合等里斯本战略目标而做出贡献。

    2009年10期 v.31;No.237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1289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欧盟教育制度公平测度指导原则简述

    沈有禄;谯欣怡;

    欧盟进行了一项跨国的教育制度公平测度,该指标体系不仅遵从了既有的充足性、机会均等、财政中立、水平与垂直均等的原则,还考虑了对教育上游制度的公平性、教育制度本身对学生的期望、公众对这一制度的公平性感知、个体间及群体间的差异和低于最低门槛值的个体与群体的不平等的测度。欧盟教育制度公平测度的指导原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测度教育公平。

    2009年10期 v.31;No.237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53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欧盟与东盟高等教育政策演进比较

    覃玉荣;

    欧盟和东盟两个区域组织在地理位置上分别位于东西半球,在国际社会分属南北两方,历史文化、语言、经济、政治和教育体制以及社会发展水平都不同。欧盟与东盟高等教育政策演进与实施过程中,两区域组织在高等教育政策目标、介入方式、演进及合作形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相通性,但两区域组织政策制定的历史背景、过程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各自保持着独特性,对比中发现两区域组织存在一个深层问题:即民族国家与区域化组织的冲突与抗争问题。

    2009年10期 v.31;No.237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77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高中分科教学与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关系的国际比较

  • 美国高中教育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李婧;

    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国高中教育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分析了多样化在美国高中教育教学中的体现,其中着重分析了美国高中的毕业要求和高中课程设置,研究了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对美国高中教育的影响。

    2009年10期 v.31;No.237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1674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追求卓越与平等的合一:美国高中-大学课程衔接中的双学分课程

    张奂奂;

    高中与大学课程的有效衔接一直是各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美国已形成了AP课程、IB课程和双学分课程为主的三种高中-大学课程衔接模式。其中以双学分课程最具代表性,它凸显了长期以来美国教育倡导的"追求卓越与平等合一"的基本精神。本文通过对双学分课程的课程设计模式、课程质量保障以及财政资助问题的阐述,期望为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009年10期 v.31;No.237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10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日本普通高中分科教育教学模式

    李润华;

    本文研究了日本高中文理分科教育教学的历史沿革、现状和趋势,分析了日本大学招生制度与高中教育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为我国高中文理分科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2009年10期 v.31;No.237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732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区别化教学——俄罗斯普通教育高年级侧重性教学改革评析

    赵伟;

    2002年7月俄罗斯政府颁布《普通教育高年级阶段侧重性专业教学构想》,在普通学校的高年级开始实行侧重一种专业或几种专业的区别化教学,以促进教学的个性化和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侧重性教学是建立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区别化教学,其实施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模式等对我国高中阶段的教学都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009年10期 v.31;No.237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37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法国高中分科定向及会考制度发展解析

    刘敏;

    200多年来,法国高中分科定向制度及毕业会考制度为了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不断调整发展。今天,为了实现各科目之间的平衡、提高学业成功率、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法国教育部启动了"新高中"改革进程。高中阶段要不要分科,考试制度如何改革,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集中解析了法国高中分科制度的发展,以期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2009年10期 v.31;No.237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下载次数:785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超越分科与不分科之争——高中分科教学的国际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杨秀治;李函颖;

    世界主要国家普通高中分科教学与不分科教学并存,是不同国家普通高中教育模式形式上的差异,而非本质上的不同。我国普通高中应该超越分科与不分科之争,实现高中教育分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2009年10期 v.31;No.237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94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

  • 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反向转学”探析

    涂丽华;

    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反向转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近年来其发展非常迅速。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国高等教育中"反向转学"的基础上探析了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

    2009年10期 v.31;No.237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38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美国高等教育“非传统学生”:问题与对策

    陈福祥;刘义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人口年龄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美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构成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非传统学生"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满足这些年龄各异、来自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经济、文化、教育背景的"非传统学生"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增加其均等入学机会,消除其学习障碍,提高其学业持久性,对于美国高等教育来说仍然是一场挑战。

    2009年10期 v.31;No.237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50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大学生成功学习的美国本科新生体验计划

    韩映雄;林倩仪;

    美国新生体验计划不是一个单独的项目、活动或课程,而是新生们在本科第一年中的经验总和。新生这些体验大都来自于大学为他们设计的课程以及课外活动,最终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并获得成功。

    2009年10期 v.31;No.237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817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基础教育

  • 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美、英、法、日为例

    黄崴;苏娜;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原则、来源与机制是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三项基本要素。本文以美、英、法、日四国为例,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三项基本要素入手,比较和分析了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特征与经验,同时提出对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的若干启示。

    2009年10期 v.31;No.237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2369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略论公平视域下美国综合高中理想与现实的悖论

    王喜娟;

    综合高中是美国的独创,被视为最具美国特点的学校。综合高中的核心追求是公平与民主,它是美国社会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理想的重要体现和工具。但经过多年的发展,综合高中的公平和民主理想并未得以真正实现,从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这三个维度来审视综合高中,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综合高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

    2009年10期 v.31;No.237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61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国际教育快讯

  • 日本大选,教育热点议题

    姜茉然;

    <正>2009年日本大选实现了日本执政党的更替。大选中,围绕教育政策各党都竞相提出了为数不少的承诺和公约。这些公约和承诺表达了什么理念?其实现的可能性又如何?本期专栏根据有关信息及资料予以综合介绍。

    2009年10期 v.31;No.237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联校教育、社会科学、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