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明远;阚阅;乔鹤;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比较教育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蓬勃发展。在此期间,我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我国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刚刚起步,比较教育研究处于对外国教育的描述和介绍阶段;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比较教育研究已经进入了国别研究和专题研究阶段;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时我国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比较教育研究也更为广泛和深入。通过对各个时期学科建设情况的回顾和对所发表著作、论文以及承担的课题情况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30年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脉络,从而认识并了解中国比较教育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2008年12期 v.30;No.22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063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生兆欣;
改革开放后,中国比较教育学在学科制度、学术研究两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学科制度方面,恢复开设了比较教育课程,培养了800多名专业研究生,创立了专业学会和会刊,并举办了13次全国性的学术年会。学术研究硕果累累,研究成果在地域上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研究专题上以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为最,在研究方法上注重解释和比较,并开始注重学科自身的反思性研究。
2008年12期 v.30;No.227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58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冯增俊;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与教育发展密切相关,而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变则与比较教育发展相一致。因此,积极吸收国际教育改革成果,转变那种单一移植和单纯介绍外国教育的传统比较教育学科概念,创建以理性借鉴为主导的比较教育研究分析框架,从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上来把握当代教育改革,是比较教育学科走出发展危机的关键,也是中国现代教育所必需的。
2008年12期 v.30;No.227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293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时见;侯静;
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认证来进行的。美国南部院校协会(SACS)作为美国六大地区性认证机构之一,在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结和分析美国南部院校协会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认证标准及认证程序,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和质量保障提供有益的启示。
2008年12期 v.30;No.227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942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武学超;
知识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给高等教育的传统学术及其价值提出了新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参与型学术率先在美国高等教育界兴起,它代表了当代美国高等教育知识生产方式和社会服务职能的一场实质性变革。为深刻理解参与型学术的实质,本文对其涵义、理论基础和实践等进行了初步探析。
2008年12期 v.30;No.227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徐辉;
《贝多法案》实施20多年来,有效地激励了美国大学的技术转移活动。同时,由于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和科学研究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贝多法案》也受到诸多质疑和批评。《贝多法案》在美国大学技术转移中的现实困境启示我们: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高校技术转移政策,明确大学科研成果所有权,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充分体现高校技术转移的全球价值理念。
2008年12期 v.30;No.227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863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黄晓灵;黄菁;
美国专业体育教育始于19世纪60年代,其改革与发展和美国政治、经济的变革息息相关。美国高校专业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实用性、多元性、人文性的基本特点与取向。
2008年12期 v.30;No.227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99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孙渝红;
美国高等院校少数族裔学生日益增加,种族问题演化成校园中新的族裔问题。美国高等教育中族裔问题的表象折射出美国教育及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取向。本文主要探讨美国高等院校校园中少数族裔问题的现象及高等院校的态度,并就族裔问题给美国高等教育形成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2008年12期 v.30;No.227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0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吴培群;
日本国立大学主要实行讲座制,作为其基层学术组织形式的"讲座"是"烟筒式"结构,而且讲座存在年龄和学术上的周期现象。讲座制在日本发挥其巨大优势的同时也导致教师流动性低,学术近亲繁殖现象严重。进入21世纪,新大学设置基准中已删除了大学所用的具体学术组织形式的规定,这使讲座制在国立大学的市场有可能缩小,但另一方面,日本的科技强国战略和讲座制本身在科学研究和培养精英人才方面的优势又会使讲座制在日本重点国立大学中得到加强。
2008年12期 v.30;No.227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739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孙龙存;
"印度模式"是继"中国模式"之后又一吸引全世界眼球的现象。印度的兴起是印度人的幸事,但也是中国的佳音,吸收印度兴起的经验,中国可以摆脱自满情绪。本文从WEF全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教育、培训与创新因素入手,对中国和印度进行比较分析,为中国这几个方面提供借鉴。
2008年12期 v.30;No.227 47-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54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潘希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公共治理改革的话语选择大体上有三个范畴:现代性的政治哲学话语、公共服务治理的空间结构、官僚制/后官僚制。由于这些范畴自身充满着诸多冲突,因此,美国教育公共治理改革的话语面临着两难的选择。然而,两难的话语抉择必将推动美国教育公共治理实践的发展。
2008年12期 v.30;No.227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3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甘永涛;
文化模型是以伊恩·麦克尼为典型代表的一种大学治理形态的解释模型。它是建立在克拉克的三角模型基础上,对克拉克的三角模型的修正和发展,它充分考虑了学校面临的挑战,指出大学的治理形态变迁是由一系列影响政策的权力、价值与文化要素构成的。伊恩·麦克尼采用这种模型来解释不同的外部资源环境是如何影响大学治理形态形成的,并对大学不同治理形态下的文化特征进行说明。这对于促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2008年12期 v.30;No.227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67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姜英敏;
韩国自20世纪40年代实施义务教育制度以来,一直将"平等"作为义务教育的实施理念。而进入21世纪,韩国两度颁布《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基本计划》,宣布要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其义务教育理念也随之改变。本文对韩国义务教育理念的变迁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义务教育研究提供借鉴。
2008年12期 v.30;No.227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018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洪广欣;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生事物,大学科技园及其相关研究已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总结了大学科技园研究的理论基础,而后从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对目前国内外大学科技园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我国目前大学科技园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上存在的缺陷,旨在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厘清思路。
2008年12期 v.30;No.227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155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张民选;丁笑炯;吕杰昕;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保障留学生作为消费者、社会个体、入境者和劳动力的合法权益,不少国家出台法律和政策,其最终目的是确保教育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国外的经验可以为我国设计相关制度提供借鉴。
2008年12期 v.30;No.227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552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洪成文;燕凌;
留学生教育正在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绿色出口主导产业之一。澳、加两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是很大,但在留学生教育上不仅规模大,而且常被誉为典范。本文首先研究了澳、加两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成果,然后比较分析了两国留学生教育的政策效益及其政策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以供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者参考借鉴。
2008年12期 v.30;No.227 77-8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74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平;
在欧洲博洛尼亚进程中,欧洲大学借鉴产业领域的智力资本管理和报告理论,开展大学智力资本理论研究与报告活动,以增加高校透明度,提升大学管理水平。欧洲一些国家的大学实践探索值得我国高校学习,而奥地利政府的有力推动更值得我国借鉴。
2008年12期 v.30;No.227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宏方;
欧洲学分制(ECTS)即欧洲学分积累与转移系统,由课程单元、学习负荷量、学业水平和高等教育机构的"标签"等重要因素构成。欧洲学分制最突出的成就是促进了欧盟国家的学生流动,进而成为推动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工具。但是这一制度的实施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众多的疑问和反思。
2008年12期 v.30;No.227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628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