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

教育思想与理论

  • 美国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基督教“政治”

    阎光才;

    基督教保守主义在近年美国的政治、文化和教育变革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来自草根与精英阶层结合、宗教人士与文化精英乃至政党结合所形成的合力,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议程。换言之,基督教在当今美国社会绝非仅仅属于私人信仰领域,它也是公共领域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2007年06期 No.20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77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4 ]
  • 美国教育:自由主义体制下的国家主义倾向

    曹雁;

    美国教育的国家主义倾向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教育目的从以个人本位为主导转向以国家本位为主导"和"教育管理体制由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向‘准中央集权制’靠近"。本文认为"制度层面条件——联邦政府职能的扩张"和"思想层面条件——民众对教育促进国家安全与繁荣的信念不断加强"是美国教育的国家主义倾向不断增强的两个必要前提条件。

    2007年06期 No.205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558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02 ]
  • 欧美教育政治学的进展与反思

    彭虹斌;

    教育政治学产生于其母体政治科学。在教育政治学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张力:整合的张力和多元的张力。教育政治学的宏观微观之分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尽管教育政治学领域的学者对该领域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就该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框架和理论基础而言,远未达成共识。

    2007年06期 No.205 12-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70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1 ]
  • 爱因斯坦有关德育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金维才;

    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面对道德衰落和德育式微,从他的关系本位的人学理论出发,提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以建立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主张在关系中进行德育。这些观点对于21世纪道德教育,仍具有现实意义。德育应基于关系、通过关系、为了关系而展开,应尊重个人、尊重差异、尊重个性。

    2007年06期 No.205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1 ]
  • 牧口常三郎的“创价教育”思想研究

    周洪宇;蔡幸福;

    牧口常三郎是日本近现代知名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将创造的信念贯穿于教育的始终,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创价教育"思想,对改革近现代日本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2007年06期 No.205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5 ]

教师教育

  • 论个人主义教师文化及其变革

    邓涛;孙启林;

    刻板地将个人主义教师文化曲解为消极文化并对其大加挞伐是错误的。个人主义文化其实是一种内涵丰富、成因复杂、利弊共存的教师文化形式。在变革教师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全面中肯地认识个人主义教师文化的内涵、成因和利弊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取舍。

    2007年06期 No.205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056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222 ]
  • 教师信念的形成与变革

    谢翌;马云鹏;

    教师信念是教师关于教育"想当然正确"的基本假定,其形成主要经历了无意识习得、信念的显性化以及个人信念的哲学化等阶段。教师信念的改变受先前的信念与认知冲突、情感、学校文化和学校同事等因素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些信念变革的具体策略。

    2007年06期 No.205 31-3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4760 ] |[引用频次:264 ] |[阅读次数:258 ]
  • 何谓正确的教育者——印度学者克里希那穆提的教师观解读

    赵荷花;

    印度著名思想家克里希那穆提对教师的认识立足于人的心灵世界的改造和完善。他认为教师是建造新社会秩序的奠基者,强调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并具备正确教育者的素养:了解自我、真正爱学生、拒绝成为权威、以教育为天职、心灵完整自由等。梳理和解读他独特的教师观旨在为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想资源。

    2007年06期 No.205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91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13 ]
  • 日本“教师专业研究生院”制度研究——以兵库教育大学为例

    徐今雅;

    本文以兵库教育大学为例对日本创建"教师专业研究生院"的背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入学考试和学位授予、管理和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日本的"教师专业研究生院"充分体现了其专业特色,对我国教育硕士培养具有启示作用。

    2007年06期 No.205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657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28 ]

课程、教材与教法

  • 西方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钟媚;高凌飚;

    自19世纪中叶起,西方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经历了实物教学、自然学习和现代小学科学课程三种形态,教育目的从最初的促进个人心智发展到今天的促进个人-社会共同发展。进入21世纪,重视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平衡的科学课程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2007年06期 No.205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807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299 ]
  • 英格兰KS4学段科学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杜明荣;廖伯琴;

    2006年9月,KS4学段的科学课程新方案开始在英格兰正式实施。与以往相比,新课程减少了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必修的核心内容,增加了用于评价新课程学习的资格证书种类,③从而为学生创造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提供了更多的自我实现机会。本文分析英格兰这次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及特点,阐释这次科学课程改革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有益启示。

    2007年06期 No.205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3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58 ]
  • 中、新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以中国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和新加坡EPB版小学华文教科书为例

    闫艳;程治国;

    语文教科书不仅在传授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培养语言能力、训练思辨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其蕴涵的价值取向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本文以中国苏教版小学语文和新加坡小学华文教科书为例,从两套教科书中的主题分析入手,对隐藏在文章中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的教材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07年06期 No.205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781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293 ]
  • UNESCO艾滋病预防教育策略初探

    祝怀新;翟俊卿;

    艾滋病已成为危害人类社会的国际问题。到目前为止,预防教育是解决艾滋病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艾滋病预防教育的目的是增进人们对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的知识、意识、技能,形成和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减少艾滋病的传染,减轻艾滋病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同时缓解艾滋病对教育系统带来的压力。本文介绍了UNESCO在全球性和地区性两个层面实施艾滋病预防教育的策略,并讨论了这些策略的意义。

    2007年06期 No.205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4 ]

高等教育

  • 何为公正?美国大学生资助的路线评析

    杨克瑞;曲绍卫;

    美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经过约半个世纪的发展,经历了公平化资助、消极资助以及贷款化资助三个发展阶段,时至今日已更多地呈现出资助方式的贷款化和资助对象的"脱贫化"特征。虽然它在每一时期的政策变化都体现了时代的公正追求,但最终的发展却背离了政策的初衷,并受到美国社会的强烈反对。美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变化及趋势,对世界各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007年06期 No.205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23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42 ]
  • 美国高等教育“肯定性行动计划”政策价值分析

    张玉;

    美国高等教育"肯定性行动计划"政策旨在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体现了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它蕴涵了两个层次的政策价值选择。美国国内对该政策合法性的争论以及政府近年来政策倾向的改变,制约了该政策的有效性程度。

    2007年06期 No.205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295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234 ]
  • 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模式的个性化选择

    刘宝存;

    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比较性的群体概念,大家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并不都是按照一种模式发展起来的,而是经历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历程,它们探索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实现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2007年06期 No.205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308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237 ]
  • 高校使命陈述是有用的吗——来自美国学者的研究

    孔令帅;马健生;

    使命陈述是对使命的文字陈述,它在美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但是在当前美国学者中,存在着高校使命陈述有用论和无用论的争论。美国学者墨非通过对美国不同类型高校使命陈述的研究得出结论,美国不同类型高校使命陈述有其自身的特色和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高校使命陈述存在的必要性,也给我国高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2007年06期 No.205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742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83 ]
  • 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现行政策与发展趋势——以四所美国大学为案例

    贾雪;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密歇根大学(theU-niversity of Michigan)、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四所学校为案例,以《教师手册》(Faculty Handbook)的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了美国大学对终身教职的最新界定,分析了它们在终身教职的现行政策中所广泛采用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调研预测了终身教职的发展趋势。

    2007年06期 No.205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014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38 ]

国际教育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