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

  • 加拿大教师教育大学化的传统与变革

    谌启标

    教师教育大学化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本文介绍加拿大教师教育大学化的沿革与现状,比较分析加拿大教师教育大学化变革的三种模式:政治驱动模式、大学参与模式和专业自治模式,并讨论加拿大教师教育大学化改革的若干趋势。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88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中日中小学教师流动之比较及启示

    汪丞

    本文对中日两国中小学教师流动进行了比较,揭示了二者的异同,呈现了我国教师流动中的不足,并以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为借鉴,提出了一些规范和完善我国教师流动的建议。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427 ] |[引用频次:139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学者对美国专业发展学校的研究述评

    张塔娜

    专业发展学校作为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种实践模式影响不断扩大,体现了整个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学者对专业发展学校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专业发展学校本身的研究(包括涵义、效果、问题、政策等),专业发展学校对美国教师教育的影响以及专业发展学校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069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

    张旺

    本文着重讨论与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相关的外部微观制度环境,即由政府、市场和非营利中介机构所构成的自由与控制相倚、控制与制衡相随、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制度环境。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858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美国私立盈利性高等教育的崛起

    温松岩

    近年来,美国盈利性高等教育机构迅速崛起,考察其发端、发展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的盈利性教育机构。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6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私学公助模式探析

    祝怀新,李玉静

    私学公助,即用政府的公共经费以各种形式资助私立学校的发展,是近些年来西方国家普遍兴起的一种做法。在澳大利亚,私学公助已经走过了近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资助模式上几经变迁,显示出了很大的特色。本文试图从其资助模式的发展入手,分析其现行的以社会经济地位为本的资助模式的特征与意义,以期对我国正在处于发展和规范阶段的私立基础教育提供某些借鉴。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学校效能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蔡永红

    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中持久不衰的话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历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高潮,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效能研究的开展为这场改革提供了知识基础、政策来源和实践指导,并形成了一种以实证研究为先导的美国教育政策制订的新模式。尽管学校效能研究也不断遭到各方面的批评,但学校效能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以及它所带来的政策模式的变化,却是众所公认的知识和经验的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其研究中的不足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克服。本文通过对美国学校效能研究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分析,探讨其经验与教训,反思其不足。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458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俄罗斯教育政策与国家发展

    肖甦,单丽洁

    本文在概要追述俄罗斯教育政策历史发展轨迹的基础上,概要梳理了俄罗斯教育政策研究中关于教育政策的内涵与功用的新观点,侧重分析了教育政策与国家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新世纪俄罗斯主要教育政策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628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文化教育

    霍力岩,李敏谊

    多元智力理论关于智力具有文化性的观点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多元智力理论在追求平等、尊重差异和倡导合作3个方面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实际支持;多元智力理论在5个方面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即创设体现不同文化特色的学校环境、将不同文化整合到课程之中、采用适合不同认知方式的教学方法、与社区合作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在真实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发展。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903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国外有关儿童游戏的文化研究概述

    张珊明

    不同文化中的儿童游戏呈多样化趋势,理解儿童游戏,势必理解儿童所处文化。儿童游戏的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和经验领域,并围绕性别差异、父母影响、游戏缺失等问题展开。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79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 ]
  • 教育研究:走向生活体验——马克斯·范梅南教育学研究方法论探微

    田友谊

    传统的教育研究由于远离了个体的生活体验而丧失了生活意义。当代教育研究应该注重生活体验,走向生活体验。范梅南提出的“生活体验研究”是一种教育学研究方法。它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是以人为中心的解释性研究模式,是解释现象学教育研究方法。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731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院校研究”是什么,不是什么——解读美国“院校研究”

    蔡国春

    “院校研究”是流行于欧美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专门术语。就美国的经验而言,“院校研究”可以理解为“是研究者基于本校情境、针对院校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所作的应用性研究,是高等学校为改进管理决策、促进院校发展而设定的一个专门的实践领域”。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形式,“院校研究”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研究”。它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种新的范式,是现代高等学校实施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664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在东亚的移植及其变种

    高益民

    近来中日韩三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之所以有意无意地参照美国之先例,除了世界各国共有的理由之外,也与三国独特的历史经验不无关系。美国高等教育自19世纪即向东亚移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对中国有较为突出的影响,而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影响未能上升至制度层面;战后美国模式被大举引入日韩两国,影响极为深远,而在中国却因苏联模式的引入而式微。尽管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在三国的遭遇各不相同,但它的移植及其变种,都深刻地影响着三国的高等教育改革。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9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美国中学后教育的早期干预项目研究

    傅松涛,马国义

    美国社会各界深信教育在消除贫穷和不平等中的基础作用,美国采取积极的教育干预态度、对策和行动,相继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帮助“社会代表名额不足”群体学生准备并升入大学的中学后教育早期干预项目。目前全国此类项目已达数千个之多,在制约社会-教育利益和财富分取资格、机会和结果不平等的状况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充分显示了美国全社会关注和力争社会不利群体的教育权利与公平的社会责任意识、公益精神和参与行动。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1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美国高等学校的服务性学习

    刘宝存,王维,马存根

    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高等教育改革运动中,美国高等学校把培养创新人才确立为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美国大学十分重视服务性学习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并采取多种模式,开展服务性学习活动,这不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学校和社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707 ] |[引用频次:95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创新运营模式及其启示

    王明,邹晓东

    为了占据21世纪科技发展的制高点,美国加州政府推动成立了美国加州纳米研究院,其英文全称为CaliforniaNanoSystemsInstitute(以下简称CNSI)。CNSI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为技术支撑,依靠其独特的运营模式,紧密地将研究界、产业界和投资界联系到一起,促进了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投资的协调发展。CNSI运营模式对我国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以及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后现代转向

    姜勇

    教师发展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课题。近年来各种后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解读,认为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视角,关怀伦理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新的伦理要求,个体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构成,这些认识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633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0 ]
  • 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和发展趋势

    郭元婕,丁邦平

    本文以美国为例,历数了历史上三种教师教育研究的范式:培训观、学习观和政策观指导下的教师教育研究范式,指出政策研究将是未来教师教育研究的主导范式,但不是唯一范式。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138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国际教育动态专栏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专栏

    “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这项计划由两岸三地一些大学的知名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杜祖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黄启昌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教授等。他们发起这项计划,是针对目前在教育及社会科学研究中机械套用西方理论和脱离教育实践的现状,谋求学术研究的改革。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华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13所院校参与了该项计划。本刊开辟专栏对论文奖的研究成果作连续介绍。有关该论文奖计划的详细资讯,请查阅httpC//www.compe.cn的相应专栏。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