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焱,潘月娟,赵静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近年来出现的早期学习标准化运动的背景、早期学习标准所强调的早期学习内容以及相关争论,讨论了它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我们从中可获得的启示。
2005年05期 1-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1311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周采
直到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教育史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是美国公立学校颂歌模式。一部美国教育史就是民主派战胜保守派,公立学校不断发展的史诗。但自20世纪中叶末期开始,随着西方历史学的转向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美国教育史学研究模式也发生了嬗变。本文重点研究战后美国教育史学流派发展演变的历程,以便为从事美国教育史研究的学者提供相关的基础性研究。
2005年05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80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宋国学
本文从技术角度、技术内涵的扩大化角度、学习观念角度、综合角度等方面介绍了关于e-学习的理解,并且从其内涵以及相关实践中总结了e-学习的实践价值所在,例如成本-效率、服务、速度和可持续性等。
2005年05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80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曹汉斌
210年前,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在《关于学者使命的若干演讲》里阐述了学者的三项使命:一、人的最终目标是“至善”,学者要忠于自己的信仰;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的意识,学者要养成科学的理性;三、学者是特殊的社会阶层的成员,他应当代表他的时代可能达到的道德发展的最高水平。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正面临时代的考验。为了民族的复兴,中国学者应当肩负自己的使命,做有信仰、有理性、有道德的人。
2005年05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9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叶赋桂,罗燕
本文考察了印度理工学院各分校通过国际合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苏联、德国、美国等援助和帮助下,大力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迅速成为印度和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过程,从而揭示出借助世界最先进的高等教育的经验和支持,走国际合作的道路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捷径之一。本文还就印度经验对中国的启示作了分析。
2005年05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241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万秀兰
美国乡村社区学院数量占美国社区学院一半以上。虽然经济文化背景对办学不利,但它们在美国乡村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方面是由于它们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信赖及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另一方面是由于它们自身卓越的自主创业,其精神和能力表现在学院战略目标的制定、目标落实的策略选择、发展部门的组织建设及具体项目开发的精心策划等方面。
2005年05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511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志民,张松,倪浩
美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与美国政府在不同时期实施的《西北部法令》、《莫里尔法案》、《哈奇法案》、《第二个莫里尔法案》、《史密斯-利弗法》等密切相关;美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最初施教模式有五种:新建农工类大学、新建综合性大学农科类学院、综合性大学中新增的农科学院、综合性大学中增设的农科课程和已有的农科类院校强化高等农业教育等;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早期的农工院校大多都改名和综合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中的农科类院系已成为美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施教主体。
2005年05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154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余雪莲,李巧针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学位制度的发展、分化密切相关。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高等教育专科层次设置学位的必要性,并介绍了世界各国的设置状况;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概括出这一层次学位在设置背景、功能、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共同特征和规律。
2005年05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秦旭芳,庞丽娟
“做中学”科学教育以建构主义为价值取向,力图创建以情境理论为基础的文化境脉,建构与文化境脉相联系的、互动的、体现参与的学生身份,并探讨由传统学校教育向实习场和实践共同体转化中如何确立学生身份等问题。
2005年05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349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 ] - 潘苏东
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方式主要有七种:科学概念方式、主题方式、环境科学的方式、STS方式、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方式、科学探究方式以及强调科学本质的方式。本文系统分析了这七种初中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的利与弊,提出主题方式和科学探究方式组成的“双螺旋结构”是初中综合科学课程较为理想的内容组织结构方式。
2005年05期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152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高峰
在美国,公民教育是指民主社会中关于自治政府的教育,旨在培养知情的、有效的和负责任的公民。美国人认为,民主社会中公民教育的基本组成包括三个方面: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品性。美国作为现代公民教育理论研究的策源地,其公民教育不仅对美国本土,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公民教育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介绍了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内涵。
2005年05期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6066 ] |[引用频次:232 ] |[阅读次数:0 ] - 魏淑华,宋广文
本文对国外对教师职业认同概念的界定、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方法、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现状作了综述,并分析和探讨了教师职业认同的主要特征、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前景。
2005年05期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2207 ] |[引用频次:388 ] |[阅读次数:2 ] - 姜勇
教师发展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各种后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解读,特别指出: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视角,关怀伦理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的伦理要求,以及个体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构成,它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2005年05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841 ] |[引用频次:162 ] |[阅读次数:0 ] - 徐廷福
完善的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涵。美国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并以优秀教师行为守则激励教师,使教师的专业伦理水准得到有效提升。我国的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应当很好地吸取美国的经验,通过凸显专业伦理的专业基础、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自主与合作等,促进中国传统师德向专业化时代所要求的教师专业伦理转化。
2005年05期 71-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3666 ] |[引用频次:156 ] |[阅读次数:0 ] - 刘良华
行动研究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程度地被误解和滥用。行动研究追求以系统的科学方法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但行动研究的出现又常常被误解为科学方法的反抗。行动研究恰恰是克服这些困难的系统而科学的研究并显示出参与、改进、系统和公开等精神,而不是“随意性的问题解决”。
2005年05期 76-7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6323 ] |[引用频次:148 ] |[阅读次数:0 ] - 阙海宝,李曦,顾美玲
教育券制度是一种教育投资体制的创新,对我国教育发展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对一些国家高等教育的教育券制度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提出以教育券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解决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些问题,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
2005年05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67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张旺
慈善捐赠是美国私立高等院校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对不同时期美国高等教育慈善捐赠的形式和影响方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从社会文化、捐赠者和政府政策等三个方面对影响慈善捐赠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慈善捐赠对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5年05期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161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汪利兵,阚阅2005年05期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9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慧清2005年05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1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慧清2005年05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慧清2005年05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慧清2005年05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慧清2005年05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婷婷2005年05期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袁婷婷2005年05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婷婷2005年05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这项计划由两岸三地一些大学的知名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杜祖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黄启昌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教授等。他们发起这项计划,是针对目前在教育及社会科学研究中机械套用西方理论和脱离教育实践的现状,谋求学术研究的改革。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华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13所院校参与了该项计划。本刊开辟专栏对论文奖的研究成果作连续介绍。有关该论文奖计划的详细资讯,请查阅http押//www.compe.cn的相应专栏。
2005年05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