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

  • 关于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顾明远

    本文主要探究了比较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问题,第一是比较教育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第二是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走向和几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第三是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同时分析了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和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005年03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3239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0 ]
  • 从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的角度看比较教育专业学会

    马克·贝磊,蒋凯

    本文对比较教育这一研究领域进行了简要的综合性评价,介绍了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这一全球组织的性质和任务。作为一些国家级比较教育学会与区域性比较教育学会的大伞,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成立于1970年。目前,加入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的国家级、次国家级、区域性以及以语言为基础的比较教育学会的总量已经发展到32个。本文概述了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的历史与运作模式,以及比较教育在性质上的转变。

    2005年03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48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开拓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视域——兼论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钟启泉,黄志成,赵中建

    本文从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出发,以"比较课程与教学论"为切入点拓展一个新的研究视域,在研究方法论层面对"课程与教学论"在中国的发轫、现状和未来走向进行了回顾与展望,试图构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学术共同体,并通过课程理论研究的突破,在世界课程界形成一定影响,旨在为了中国课程学派的崛起。

    2005年03期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1965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论纲)——比较教育和而不同发展的途径

    王长纯

    当今时代,和而不同应成为比较教育发展的方向。遵循和而不同的方向,促进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和探索,必须关注比较教育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在比较教育领域里实施跨文化哲学对话重要的是实现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2005年03期 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1673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比较教育学

    项贤明

    我们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迫切需要比较教育学提供支持,而另一方面我们却惊呼比较教育学面临学科同一性的危机。这种矛盾的现象主要起因于比较教育学没有跟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也未能及时地完成知识更新的任务。中国比较教育学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就必须回答好话语转换、队伍建设、学科关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归根结底,满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是我们比较教育学立足的根本。

    2005年03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1993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论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及其建设

    陈时见

    学科体系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该门学科发展的成熟程度,而比较教育学科作为独立学科的身份确立问题一直为人们所争议。文章从比较教育的源头谈起,追溯比较教育发展的历史流变历程,对中西方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取向进行了阐述、概括和比较,指出比较法和借鉴法从单一的工具技术层面向思维方式进行提升,为比较教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并提出了全球化视域下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构成和学科建设应有的地位及走向。

    2005年03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2022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下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再思考

    王春光,孙启林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引力和张力的作用下,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比较教育的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主要反响之一便是比较教育研究范式上的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与传统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不同的质性研究范式和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便应运而生。本文将重点对两种范式内涵、外延及特点进行简要评介,以期对两种范式做深入的认识和探讨。

    2005年03期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1578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比较教育学学科形象的科学定位——教育形态类型学

    傅松涛

    把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新形象科学地确定为教育形态类型学,是时代发展、教育科学分工和学科基本性质与历史使命的必然反映和要求。它用最具通用性和科学性的写生叙事、综合推演和科学类比有机结合的教育生态学话语、文本和思维方法,集中展示、准确描述、具体抽象和完整反映各种生态样式差异多样性和实质共性有机统一的教育形态和类型,深刻揭示和合理建构各种层面的教育形态和类型的生态结构、成因、运行和功能,为比较教育学学科共同体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生产生活专业园地和平台,启示和支撑共同体内部及其与外部社会成员之间更好地进行教育对话、交流、共处、共识、借鉴、共享、互动和共建。

    2005年03期 45-5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84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论比较教育的目的性与审美性

    李剑

    比较教育中的比较,既有方法论意义,又有目的论意义,因为在比较之中存在着比较者的意向性,而当这种意向性指向民族国家教育发展这一对象性存在时,比较教育就具有了目的性。比较教育的目的性可见于比较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方法论之中。在现阶段,比较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为民族国家的教育决策服务,而且在于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因而比较教育又具有创造和谐之美的审美性。具有审美性的比较教育能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作出贡献。

    2005年03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59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前无古人 后有来者——缅怀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

    王晓辉

    本文回顾了朱利安非凡的人生经历,阐述了朱利安作为比较教育之父的客观基础,也指出了纪念朱利安的重要意义。

    2005年03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108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市场机制引入与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冯增俊

    走向市场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因而引入市场机制也已成为推进中国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动力和基础。通过借鉴国际教育经验,引入开放、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机制,才可能真正优化教育资源,建立教育市场,促进教育体制创新,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使中国教育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2005年03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98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走向多元——英国高校分类与定位的发展历程

    张建新

    历史上,英国高等教育可分"大学"与"非大学"两种类型共11种院校。1992年,34所多科技术学院以及部分其他学院升格为大学,完成了英国高等教育二元制向一元制的变迁。在英国高校"趋同"大伞下,今天英国呈现出了800多年高等教育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多元模式。借鉴英国高校分类的多样性、自主性、流动性和发展性,我们必须用一种动态的眼光来看待中国高校的"分类与定位"问题。

    2005年03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1997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新进展——《博耶报告三年回顾》解读

    伍红林

    本文对博耶委员会于2001年发表的《重构大学本科教育--博耶报告的三年回顾》的主要内容作出解读,以此了解美国研究型大学近年来本科教育改革的进展和做法。

    2005年03期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1785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大学评议会制度研究——以斯坦福大学为例

    郭卉

    美国大学评议会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评议会在大学治理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评议会的权力来源有多种。评议会自身已经建立起完备的组织制度。美国大学评议会制度可为中国大学管理改革带来启示。

    2005年03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1815 ] |[引用频次:86 ] |[阅读次数:0 ]
  • 《比较教育研究》计量评价与比较教育研究发展现状分析

    顾伟泉

    文章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统计源,对1998-2003年《比较教育研究》进行了计量评价,并得出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人员的个人及小规模的智力因素在研究中仍起着决定性主导作用、科研人员使用的外语文献资料数量要高于中文文献资料、外语水平较高,和该刊论文质量、在国内比较教育研究方面所占有的重要地位都很高等结论。

    2005年03期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52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教育改革——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2届学术年会综述

    刘健儿

    <正>2004年11月20日至22日,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2届学术年会在广东珠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盛况空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50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香港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学术发展与质量保证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的120

    2005年03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57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比较教育研究》新投稿规则

    <正>本刊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通知,要求刊物中的论文对文中重要资料要指明具体出处并详细到页码,否则期刊将不被选入CSSCI来源期刊。对此,本刊再次参照《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拟订下述"《比较教育研究》投稿规则":

    2005年03期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教育动态专栏

    <正>印度政府2004年8月撤销了上届政府在2003年制定的强制许可政策,印度的大学由此获准可以直接与国外机构合作,而无需再经教育部的审批允许,从而实现了印度高等教育的国际办学自治化。这项政策的调整是在印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进行的,与WTO协议相似,政策允许印度在海外运营教育机构,但同时印度的高等教育市场也必须向国外教育机构开放。

    2005年03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专栏

    "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这项计划由两岸三地一些大学的知名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杜祖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黄启昌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教授等。他们发起这项计划,是针对目前在教育及社会科学研究中机械套用西方理论和脱离教育实践的现状,谋求学术研究的改革。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华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13所院校参与了该项计划。本刊开辟专栏对论文奖的研究成果作连续介绍。有关该论文奖计划的详细资讯,请查阅http://www.compe.cn的相应专栏。

    2005年03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