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

  • 德国学校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立法特点——以勃兰登堡、黑森和巴伐利亚三州学校法为例

    胡劲松

    德国学校教育受各州学校法调整。学校法主要规定学校的任务、举办者和法律地位、学校教育分类及其学校类型结构、义务教育及其学校教学活动、学校各法律关系主体及其权利、学校人事和财务以及国家对学校的监督等。立法旨在对公立和非公立学校自身及其各种法律关系进行规范,并注意到学校内部与外部事务之区分。学校法中既无立法目的之规定,也无责任条款之规定。

    2004年08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883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20世纪美国人文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进展

    施晓光

    本文通过考察20世纪美国人文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历史,归纳总结其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帮助人们加深对世界高等教育思想的认识,并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2004年08期 7-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079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略论教育研究国际传播中的后殖民主义倾向问题

    孙振东

    教育研究领域对文化殖民主义理论反应滞后的原因在于研究方法论上对教育研究文化特征的忽视。教育研究国际传播中存在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后殖民”倾向,文化殖民主义理论有助于提高对这种殖民主义倾向的认识。但是,文化殖民主义理论中也存在着将“殖民主义概念泛化和滥用的倾向。正确处理教育研究国际传播中向发达国家学习与反对殖民主义倾向的关系,有助于我国教育和教育研究的健康发展。

    2004年08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608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民族认同研究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

    王亚鹏,万明钢

    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希望自己的民族成员既能认同民族文化,也能认同主流文化;既能认同本民族,也能认同国家。民族认同研究对我国民族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回顾了民族认同研究的一些研究成果,指出了民族认同研究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对其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培养的启示。

    2004年08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3345 ] |[引用频次:109 ] |[阅读次数:0 ]
  • 系列教育机会均等与“快速启动规划”

    傅松涛,郑丽君

    “早期获得大学升学意识和准备规划”是近几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实施的一系列旨在提高全国教育质量、调整学生自身发展态势、促进系列教育机会均等的资助项目之一。该项目对社会处境不利学生升学抱负与意愿和学业准备进行早期开发与培养,在提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和升学比例等方面的实践初见成效,很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

    2004年08期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24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浅析伯顿·克拉克的院校分类思想——兼论与我国高教结构模式的比较

    张丽

    伯顿·克拉克从对美国高等教育结构类型、功能的分类分层入手,阐明院校多样化的工作任务、管理形式、各种类型的权力及其关系等极具复杂性的现状,向人们展现了被他称为“世界模式”的美国高等教育结构模式。本文将他的高教结构模式与我国高教结构模式做了一些比较分析。

    2004年08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78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解析美国教育技术的三条历史发展线索

    刘美凤

    美国是教育技术领域或学科的发源地,其教育技术的三条历史发展线索一直是中国学界探索教育技术本质的一个参照。[1]那么,美国教育技术的三条历史发展线索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如何从中形成对教育技术领域或学科更为本质的认识呢?这是本文力图解决的问题。

    2004年08期 33-3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50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改革中教师关注阶段理论的研究述评

    尹弘飚

    本文介绍了“关注阶段”的理论架构与评定方法,回顾并分析了它在美国、比利时、荷兰、香港以及澳大利亚等文化情境中的运用与发展。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关注阶段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新课程实施情况,而且有助于这一理论自身的发展。

    2004年08期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1770 ] |[引用频次:95 ] |[阅读次数:0 ]
  • 教育收益与风险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赵宏斌

    教育对收入的贡献是通过教育收益率来描述的,从收益率-分位数曲线的斜率可以判断具有同等教育水平的个体进行教育投资的风险。本文通过对教育收益率和教育投资风险进行国际比较,发现教育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关系与金融投资具有相似的规律,期望此能为我国的私人教育投资风险有所启示。

    2004年08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765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严复的中西国民素质及其教育比较研究

    隋淑芬

    严复是近代对国民素质及其教育始终予以最深切关注的启蒙思想家。他从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思维素质、心理素质等五个方面对中西国民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他力图通过这种研究,建立现代国民素质的基本模式,定位改造国民性的目标系统,探究国民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的途径。这一研究至今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意义。

    2004年08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676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步履蹒跚 依然优秀——巴黎索邦大学创建800年之思考

    王晓辉

    巴黎大学在争取自治的过程中,既形成了大学自身,也为世界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模式。在800年的历史上,巴黎大学虽历经曲折,但仍以其不断改革与进取的精神和卓越的学术成就,保持着一流大学的风采。

    2004年08期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485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之比较

    徐辉,季诚钧

    本文从通识教育理念、通识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要求、课程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对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了大陆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004年08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4397 ] |[引用频次:111 ] |[阅读次数:0 ]
  • 香港高校通识教育初探

    冯增俊

    香港的大学在中国高校中最早开设通识教育,历经数十年发展和变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融会东西文化,倡导现代文明,推进现代大学创新,培养时代英才中起了重要作用。

    2004年08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549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亚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陈才庚

    亚案例教学法是通过高度激活教师与学生认知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而使智力闪闪发光、使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同时最大化、获得满意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法。该文从亚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亚案例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异同、亚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实施亚案例教学法要重视的几个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2004年08期 71-7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61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拜杜法案》与美国高校的科技商业化

    南佐民

    《拜杜法案》是美国于1980年制定的旨在促进科技转化的法案。由于该法案使高校拥有了由联邦资助的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各高校有了强大的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动力。在过去的近20年里,美国高校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高校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经济发展中的一支核心力量。高校科技商业化促进了高校创新与创业文化的形成,并已经成为评价美国高校科研实力的一种新的手段。

    2004年08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811 ] |[引用频次:83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六大高教协会在第104届国会游说策略述评

    李阳琇

    文章分析了美国六大高教协会从事游说活动的背景,它们在第104届国会使用的几种游说策略,取得的成果,最后探讨了它们成功运用游说策略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向。

    2004年08期 79-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美国社区学院的身份更迭——由社会角色向经济角色过渡

    李春生,徐静

    本文首先从经济、电子技术、移民和政治四方面深刻剖析了全球化对美国社区学院产生的影响;然后论述了在全球化的影响下,美国社区学院的身份正逐步由社会角色向经济角色过渡;最后指出我国高校在改革中应找准定位、明确身份,走有特色的办学之路。

    2004年08期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527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办教育的制度创新——经济全球化与教育产业国际研讨会综述

    李敏谊

    2004年08期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63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俄罗斯改组政府教育部门

    姜晓燕

    2004年08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普京强调俄罗斯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姜晓燕

    2004年08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2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俄罗斯教育领域的财政状况:预算、工资、税收

    单春艳

    2004年08期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1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学券制走进高等教育

    傅书红

    2004年08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0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专栏

    “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创立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这项计划由两岸三地一些大学的知名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杜祖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黄启昌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教授等。他们发起这项计划,是针对目前在教育及社会科学研究中机械套用西方理论和脱离教育实践的现状,谋求学术研究的改革。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华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13所院校参与了该项计划。本刊开辟专栏对论文奖的研究成果作连续介绍。有关该论文奖计划的详细资讯,请查阅http//www.compe.cn的相应专栏。

    2004年08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