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邦平
当代科学教育的内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往的纯科学教育已演变成为融科学与技术教育于一炉的科技教育。科学教育的这一深刻变化是由当代科学本身的变化所引起的,即后现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并把科学与技术整合于一体。当代科技教育凸显了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保持了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的联系与区别。适应这一变化,国际科技教育出现两大模式:一是科学教育+技术教育的分立模式,二是STS教育的融合模式。结合国际科技教育改革的经验,本文认为,我国应当确立“科技教育”的观念,以此统摄和整合自然科学的各学科教育,并在科技教育的框架下加强现代技术教育。
2002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226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卢真金
影响反思性教学的传统有:学术传统、社会效能传统、发展主义者的传统、社会重构主义者的传统、发生学传统。这些传统侧重教师专长的不同方面,形成了不同的教师教育理念和培训模式,也导致了反思性教学的歧义丛生。分析这些传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反思性教学。
2002年01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760 ] |[引用频次:126 ] |[阅读次数:1 ] - 阮一帆,傅安州
本文介绍了德国文理中学高中阶段历史课教学在“能力”和“知识”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标准,认为这些要求体现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特点。这一课程设计值得我们借鉴。
2002年01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06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马云鹏,唐丽芳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性环节,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是课程改革成功的有力保证。目前国外的课程实施策略基本有三种: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从中间向上的策略。这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发展;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学校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构建课程改革的网络状系统。
2002年01期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978 ] |[引用频次:162 ] |[阅读次数:0 ] - 吴忠魁
在加入WTO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必将日益显著。本文侧重探讨了教育的国际化在价值层面和国际间教育交流等层面给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我国所应采取的基本选择。
2002年01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556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D.布鲁斯·约翰斯通,李红桃,沈红
本文探讨了全球增大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趋势、成本分担的形式、成本分担的理论依据、成本补偿的抵制力量,并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作者提出了对成本分担的政治问题的一些思考。
2002年01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585 ] |[引用频次:328 ] |[阅读次数:0 ] - 王义高
本文考察介绍了普京上任后签发的首份重要教改文件——俄《联邦教育发展纲要》 中最引人注目的若干要点,即:该《纲要》提出的主要目的和分支目标;该《纲要》得以落实的科学、法律、财政、管理保障;俄各级各类教育的有关数据及其办学思想上的四个关键问题:“统合”治教问题、国家教育标准问题、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问题、道德教育与素质培养问题。
2002年01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2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郭莲
]根据霍夫斯泰德(Hofstede)比较文化价值观的理论,中国和瑞典分别属于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高权力差距和低权力差距、强回避不确定性和弱回避不确定性、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国家。本文试图探讨生活在中瑞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师生这一不平等角色关系看法的异同。30名就读于瑞典某一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和曾到过中国留学现也就读于该校的9名瑞典学生,完成了笔者设计的有关中瑞师生关系比较的调查问卷。对问卷所进行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所得出的结果证实了霍夫斯泰德的理论在中瑞师生关系这一特定背景下的可信性与有效性。
2002年01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9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晓华
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给大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既有外部的挑战和压力,也有大学内部的功能转化问题。大学服务职能的拓展和突破无疑就是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选取美国的都市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中国的教育服务区作为个案,就大学服务职能的拓展问题进行比较,提出有关大学服务职能拓展的理论性反思。
2002年01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89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宁虹
本文阐述作者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观念的理解,概要介绍教师成 为研究者的兴起和发展,依据有关国际资料和作者的尝试,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行途径。其中,对弗兰德互动分析的改进努力建立数量结构与意义的联系,涉及教师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2002年01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584 ] |[引用频次:272 ] |[阅读次数:0 ] - 孟繁华
一定的组织模式与一定的学校效能相联系。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组织模式,可以提升现代学校的效能。为了构建现代学校的学习型组织,我们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环境平台:提倡进行系统思维,建立组织对学习的良好态度;建立奖励机制,昭示学校的价值标准;克服学习障碍,消除创造性压力。
2002年01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986 ] |[引用频次:177 ] |[阅读次数:0 ] - 2002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现平2002年01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02年01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程介明
本期编者选编翻译了香港大学副校长程介明教授在2001年北美CIES年会上所作的发言,摘要介绍了贝磊教授与编者合著发表的英文文章“大中国的比较教育:背景、特色、对比及贡献”(载英国《比较教育》V37(4)2001),以及中心新近出版的编著《教授中国学生:心理及教学的观点》。编者以此期望读者在了解国外学者对中国教育的关注与兴趣的同时,思考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能为中国终生学习的发展做些什么。
2002年01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1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贝磊
,桂勤
本期编者选编翻译了香港大学副校长程介明教授在2001年北美CIES年会上所作的发言,摘要介绍了贝磊教授与编者合著发表的英文文章“大中国的比较教育:背景、特色、对比及贡献”(载英国《比较教育》V37(4)2001),以及中心新近出版的编著《教授中国学生:心理及教学的观点》。编者以此期望读者在了解国外学者对中国教育的关注与兴趣的同时,思考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能为中国终生学习的发展做些什么。
2002年01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