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

  • 教育问题成了美国总统竞选的工具

    周满生

    <正> 美国总统里根与民主党总统竞选人沃尔特·蒙代尔六月中旬相继在明尼阿波利斯城发表演讲的中心内容都是教育问题。里根在讲话中呼吁给教师奖金和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他讥讽蒙代尔对教育问题看法肤浅。他辩护说:“之所以存在教育问题,并不是因为钱花得不多,而是因为花得不当。”蒙代尔在几天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攻击里根用空泛的词令掩盖美国的教育危机,他称里根的教育政策是“巫术教育政策”,谴责里根“宁肯为MX导弹殊死战斗,却不愿为教育动一根指头。”

    1983年06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关于设优秀教师奖的一场争论

    冯若霓

    <正> 自今年四月美国全国教育质量委员会向全国人民发表题为“国家在危险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的公开信中提出教师工资应增加,优秀教师应奖励以来,在全国反响很大。一些州和学区,如得克萨斯的休斯敦、宾夕法尼亚的费城和加州的坦普尔市学区都设立了优秀教师奖。比较穷的田纳西州也将以增加10%营业税的办法支付优秀教师奖金。这种决定受到出于竞选需要的里根的公开赞助,但却遭到美国全国教师联合会和全国教育协会的反对。今年七月下旬七千名全国教育协会代表集会于费城,拒绝建立优秀教师奖金制度,要求普遍增加教师工资。他

    1983年06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纽约市不合格学生特别学校首批学生毕业

    镜庭

    <正> 据《纽约时报》今年6月26日报道,纽约市东南区社区学校委员会和格兰德街教育福利机构创办的不合格学生特别学校,已于六月中旬举行了首批学生毕业典礼。该学校取名格兰德学校,创办于去年秋天,现有学生68名,是专门为那些阅读能力低,而且两次不及格,升不了级的四年级和七年级学生创办的。据格兰德学校的创办人贝纳德·梅克洛维茨说,创办特别学校的目的是要把那些因学业不合格而想逃学和退学的学生都拉回到学校上学,不让他们失学。当地教育福利机构负责人劳伦斯·曼德尔也说,他们今年办学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把学生从街上拉回到学校里来”。纽约市不合格学生特别学校是根据1981年开始

    1983年06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美国教育工作者建议改善小学科学常识教育

    刘晨星

    <正> 在最近召开的“小学至高中化学课程”专题讨论会上,美国教育工作者分析了美国小学科学常识教学的近况,并提出改善意见。依阿华大学科学教育学教授和美国全国科学教师协会主席亚格尔指出,他根据《综合分析报告》所提供的资料,得出如下看法:“对大多教学生来说,

    1983年06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联普通学校发起“争取学习的高质量”运动

    晓义

    <正> 苏联共青团中央向各加盟共和国团中央、各边区团委会、各省团委会发出指示——发起“争取学习的高质量”、“争取没有任何一个掉队者”运动。运动的目的是,在学校共青团组织里造成一种气氛,使得集体都来关心学习的质量,做到在学习上表现出自觉的纪律性,组织性,互相严格要求,对学习质量高度负责,从而达到每个学生都能如期获得完全中等教育。“指示”要求各地学校团组织在学

    1983年06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联各师范学院免试招收农村青年

    柏高

    <正> 苏联各师范学院于最近十年内,曾对偏远农村地区的知识青年实行免试招收(或称竞试外招收)的办法。十年来,通过这个办法招收了十五万多名学生。苏联当局认为,十年内的经验证明,免试招收农村青年,能改进农村学校所需青年教师的分派和配备难题。但现今某些农村地区学校仍感教师奇缺,而被指派去这些学校的师院毕业生不安心在那

    1983年06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匈牙利普通学校开设一门新课程——技术课

    王为

    <正> 自1978年起,匈牙利普通学校(包括八年制基础学校和四年制普通中学)取消了过去的“实践课”,而代之以“技术课”。技术课大纲序言指出:技术课包括实践课大纲中的全部积极因素,同时增加了新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能保证学生以现代工农业生产为依据来确立全面的方向——理论的和实践的方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劳动态度,加强教学与生活、教学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联系。技术课的目的是:为学生选择各种职业做好准备,保证他们最大限度地适应现代工业和农业生产

    1983年06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德教育制度中的一项特殊措施——企业对学校进行助导

    高文

    <正> 在东德,生产企业对学校进行助导被视为“有国家政治意义的问题”。在这里,学校校长和企业领导人经常在一张桌旁会晤,以便讨论青年学生的共产主义教育问题,讨论为青年人走向生活和参加劳

    1983年06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剑桥大学1983年招生简介

    杨辉

    <正> Ⅰ报考办法考生必须在前一年的夏季递交入学申请书。必须把申请书寄达所要报考的剑大的某一学院。申请书共填交两份,一份送剑大某一学院,另一份寄高

    1983年06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大学普遍开设作文课

    子衡

    <正> 大学生缺乏写作能力,已成为当今日本社会人人皆知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但发生在普通大学,而且发生在重点大学。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的著名教授大内力叹息:“东大学生中,‘不会写、不会读、不会思考’的人增多了。”日本不少教育学家认为,不会写文章的大学生实际上成了“以高考为顶点”的现行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日本大学普遍开设了作文

    1983年06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美国总统里根增加数学和科学预算经费

    金惠堂

    <正> 2月初美国总统里根向国会提交了1984年预算方案。其中包括要办二个项目来改进美国学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学工作。一个项目是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经办的,即在一年内要培养出一万名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数学和理科教师。

    1983年06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怎样培养公民的精神文明——苏霍姆林斯基的见解和做法

    毕淑芝 ,王义高

    <正> 一、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公民的精神文明设计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坚持始终的教育目标。他指出:“怎样达到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怎样使德育因素贯穿在受教育者的全部生活中?深思这些问题,是实际计划明天以及一月或一年以后要做的、集体要力争达到的事情的最重要的基础。”简言之,“学校教育的理想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苏霍姆林斯基的独到之处在于,他把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其充实的精

    1983年06期 7-1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巴班斯基教学方法体系述评

    李定仁

    <正> 尤·克·巴班斯基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他试图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这一理论,在苏联有很大的影响。近几年来,这一理论被介绍到我国以后,日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是,当前我国对巴班斯基教学理论的研究,仅限于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方面,而对教学方法体系的研究尚欠充分。本文试图对巴班斯基教学方法体系作一评介,以吸取精华,为我所用。

    1983年06期 13-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45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厉以贤

    <正> 教育社会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于十九世纪末形成于西方。在短暂的几十年时间里,这门学科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当前已风行世界。了解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它的阶段及其特色,对于我国目前正在从事的建立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工作,是有裨益的。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主要阶段:产生和形成阶段,规范教育社会学阶段以及新兴教育社会学阶段。

    1983年06期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54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学来的无助感”及其克服

    郑敦淳

    <正> “学来的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首先是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塞利格曼(Seligman)在一个实验中,先让狗形成对声音与电击之间的条件反射,即声音一响就给以电击。这样,狗一听到声音就逃避(跳过箱子的栅栏)。此后,把狗放到一个不能逃避的箱子里,声音一响,同样给以电击。开始几次,狗还象以前那样企图逃避,乱窜乱跳。但是,经过几次无法逃避的电击后,狗干脆躺下来哀鸣,接受电击。根据这种现象,塞利格曼认为,当动物(甚至是人)已经知道不能控制它所处的环

    1983年06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卡连柯论教师的教育技巧

    Ю·Л·勒沃娃 ,何国华

    <正> A·C·马卡连柯是最早提出关于提高教师的职业修养,关于教师掌握教育技巧问题的人之一。他写道,在教育工作中,教学法问题,甚至连调音叉、和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他确信,组织教育只是“指望于热心人,苦行僧,或者是积善心”未必是恰当和令人信服的。(《马卡连柯全集》,1957年莫斯科出版,第一卷,第660页)他向来强调,只指靠于灵机一动的教师的天才,这是不能容许的。特别当前在中等教育具有现代规模的情况下,尤其不能指靠于这点。马卡连柯坚信,教学和教育工作能否取得成就,取决于以技能、业务水平,掌握教育技术的水平为基础的教师的技巧。

    1983年06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给美国人民的一封公开信 国家在危险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的报告

    陈海燕 ,王觉非

    1983年4月,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经过十八个月的调查研究,向美国教育部长贝尔提交了题为“国家在危险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的重要报告,全面总结了五十年代末以来美国教育的发展状况,深刻分析了美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建议,要求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改革。报告对了解美国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重要价值,现摘要译出,供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其他有关人员参考。

    1983年06期 29-3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30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日本定时制农业高中的发展与作用

    周蕴石

    <正>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北海道,地处边陲,人烟稀少,实为荒岛,且受帝俄的一定成胁。明治政府为了“镇守边疆”,开发国土,利用资源,制定了移民政策,相继设置了北海道开拓史,确定了开发农业的基本方针,聘请了美国顾问,开办了扎幌农业学校,培养了大批开发北海道的农业技术人员和领导骨干。战后出现的农业定时制高中就是在扎幌农业学校的影响下兴办起来的。

    1983年06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日本中小学的课程学时

    吴大有

    <正> 进入八十年代后,日本政府对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周学时数及毕业分数线等,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总的目的在于: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在校学习不感到太紧张。具体的改革内容如下: 小学(从1980年4月起实施): (1) 教科书的内容删繁就简,有的则移到中学里去讲授; (2) 四年级的周学时数由原来的三十一学时削减到二十九学时,五、六年级的周学时数由原来的三十三学时削减到二十九学时,分别削减了二学时和四学时(见表一)。

    1983年06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教育制度——世界上最好的也是最坏的

    沈承福

    几乎每个青少年都能上到高中毕业。然后有一半毕业生进入大学——乍看起来,这是日本惊人的经济成就的基础。但是,教育爆炸绝没有使日本更接近那种追求大学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在人材的选拔比以往任何时候严格的情况下,孩子们必须学会一点:埋头苦读、顺服和屈从。

    1983年06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41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澳大利亚中等学校的法制教育

    文进

    <正> 法制教育运动澳大利亚在中等学校开设法律课程,还是近十年来的事情;时间虽短,但发展很快,澳大利亚报刊称它为一个“伟大的运动”。法制教育开展最早的是维多利亚州。这个州早在六十年代中期就在中等学校开设了“消费者教育”课。这门课的内容包括消费者的保护、保险、银行业务、房地产等等,其中很多都是有关法律的知识。1973年,法律课开始作为一门正规的学科被列进十二年级学生的课程表,并被承认为一门大学

    1983年06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从比较苏、日重视高师教育实习得到的启示

    陈铭

    <正> 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事业都在迅速发展。为适应形势的需要,都非常重视培养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合格师资。他们在发展师范教育中,不仅加强了教育专业理论课,而且越来越重视教育实习在培养未来教师中的作用。对如何搞好师院学生的教育实习也正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以寻求提高实习效果的途径和方法。现就苏、日两国的教育实习以及怎样组织教育实习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以资借鉴。

    1983年06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莫斯科高等院校综合发展规划

    B·M·祖耶夫 ,卫菊生

    <正> 目前,加强国民经济规划的综合性的迫切任务,表现在必须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更充分地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一种办法就是从部门的企业和机构合理地利用个别地区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加强地区的专业化,从而提高地区国民经济综合体的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发展地区和部门配合管理和计划的原则。这个问题也与完善高等学校发展规划问题有关。高等学校的特点在于它们集中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少数大城市。在这些地方,高等学校

    1983年06期 50-5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提高高等院校质量的六十七条建议

    蔡郁毓

    <正> 最近不论美国教育界或公众舆论都认为当前美国高等教育除了财政问题之外,最主要的是质量问题。为此,美国全国高等教育问题委员会就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院校和有关团体对如何最佳地维持和提高质量问题提出了不少意见,该委员会负责人之一,托马斯·斯托芬根据这些意见综合归纳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六十七条建议,并于1982年在美国高等教育杂志的社论专栏里

    1983年06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从“教授的大学”到“学生的大学”

    喜多村和之 ,张东峰

    <正> 最近几年来,日本的大学发生了不少变化。战后,一直直线上升的大学升学率,这几年已经有所下降。与此相反,专修学校却已变成今天考生们向往的热门学校。前些年,许多第一次全国统考合格者都不愿意上地方国立大学,而想上大城市中的名门私立大学,致使这些私立大学的入学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着就业动向及招考制度的变化和见异思迁的应考生的心理状态,正在为缺少招生来源而苦恼的地方国、公、私立大学,也开始认真研究新的对策来考虑尽可能多地招徕学生。

    1983年06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斯里兰卡求学人数下降

    金惠堂

    <正> 斯里兰卡科伦坡消息:经过三十五年免费教育以后,官方统计表示:一百九十万人口中的14%的人还没有上学。最近统计表示:41.3%的人正在接受初等教育,10.9%的人已经通过初中教育证书的考试,只有2.6%的人通过高中教育证书的考试。仅大学教育已经办了四十年之久,但只培养了七万四

    1983年06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巴西的广播、电视教育

    张宝玉

    <正> 新的路子巴西人口居拉丁美洲首位,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十九岁至二十八岁的青年人。这些青年人中间大约有四千三百万由于经济的原因和其他原因,不能进入第一和第二“格拉乌”学习(巴西的初、中等教育分第一和第二“格拉乌”,第一“格拉乌”相当于中国的小学、初中阶段,第二“格拉乌”相当于高中阶段),从而成为巴西社会的一个严重而紧迫的问题。怎样才能使这四千三

    1983年06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人与电视、书籍

    苏真

    <正> 日本总理府年初发表的调查材料说,在日本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成年人2小时33分钟、大学生2小时、高中生2小时27分、初中生2小时35分钟,看报纸的时间平均每天成年人37分钟、青年人19分钟、中小学生中几乎不看报纸的占20%;在一个月内看刊物书籍(指除连环画外的课外读物)数:初中生1.6册、高中生2.2册,大学生2.7册、成年

    1983年06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联教育家H·K·冈察洛夫

    克灵

    <正> 冈察洛夫1902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当他十八岁读完统一劳动学校第二级以后,就在初级国民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在教了七年农村孩子以后,冈察洛夫于1926年进入克鲁普斯卡娅共产主义教育学院学习。他在这所当时苏维埃政权培养新的教育干部的高等学校学习学校专业。这里的学习是与在工厂的生产劳

    1983年06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学校管理学理论基础》

    利兰

    <正> 《学校管理学理论基础》是1982年由苏联教育(?)学院编辑出版委员会批准出版的一本教育新著。作者M·康达柯夫是苏联教育科学院研究员,著名的苏联教育理论家。从五十年代起,他就从事学校管理理论的研究,1954年,就著有《区、市国民教育局的计划工作》一书;1955年,他与B·德米特里耶夫等合著有《十年制普及教育的组

    1983年06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桦树林中的孩子们》——日本教育家笔下的苏联教育现状

    苏真

    <正> 《白桦树林中的孩子们》一书于1983年一月在日本出版,这本书是日本最著名的苏联教育研究专家之一川野边敏先生的近著。作者曾阅读过大量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献资料,但他对苏联教育的较为完整的概念则是七次访苏调查之后逐渐形成的。《自桦树林中的孩子们》一书是他对苏联教育进行了多年研究的最新成果。

    1983年06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廖日卡

    H·别利钦柯 ,洪子锐

    <正> 大学生活结束了。叶莲娜·尼古拉耶芙娜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这天,她象往常一样又在图书馆里钻研教学法。傍晚给当教师的女友挂了个电话。“喂,莲娜吗?你真行,刚毕业就担任六年级的教学工作!”话筒里传来了女友熟悉的笑声,接着又传来了一大串劝诫:“可你也不想想,六年级的男生好教吗?他们年龄不大不小,最会兴风作浪,你可得留点神罗!对他们就得‘严’字当头。喂,你听到没有?你要尽早把那伙小射

    1983年06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国教育动态》1983年总目录

    1983年06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