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义高
,蔡青
<正>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通过一生的苦心探索和实践,确立了自己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三点最为突出,这就是:第一,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德、智、美、体全面发展;第二,在劳动中展示、显露、发展个人的天赋才能;第三,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职业定向。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他在上述三个方面的见解和做法。
1982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649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B·斯卡奇柯娃,亦民
<正> “丹孃,等一等……” 丹孃从学校门前的台阶上站起来,转过身去等着伊拉。伊拉由于跑得太快而气喘吁吁,她问丹孃说: “怎么样,说通了吗?” “说通了……我们一起去!”两个好朋友说着便消失在门后了。
1982年01期 7-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树清
<正>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就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这两个领域的变革。因而,做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也必然要受到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正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矛盾作用的必然结果。 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可划分为四个时期。
1982年01期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701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崔建军
<正> “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是管理的年代。过去,美国青年的精华愿意学科学,当法律教授,或晋身政府去改革体制,但如今他们都麇集到工商管理学校来了”。 “今天的工商管理学校所传授的东西尽是些彻头彻尾的胡言乱语,都是些纸上谈兵,
1982年01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伟民
<正> 在日本,保守得最好的秘密就是大学教育质量的低劣。宣传工具只是一个劲地宣扬学生们,以及他们雄心勃勃的家长们如何支持子女狂热地攀登教育的阶梯,而对学生究竟受到的是一种怎么样的教育却避而不谈。
1982年01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曾昭耀
<正> 阿根廷是拉丁美洲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阿根廷就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公费的国民教育体系。 阿根廷普遍设立两年制的幼儿学校,对四至六岁的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入学自愿。大部分幼儿学校是师范学校的附设机构,还
1982年01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环
<正> 独立以前,坦桑尼亚是非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一千一百九十万人口中,90%以上的人生活在农村,其中许多人还没有进入货币经济社会。全国大约有一百二十个部落,最大部落的人口尚不足全国总人口的10%。文化教育事业十分落后,教育制度是英国式的,实施的完全是殖民主义教育。
1982年01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周蕖
<正> 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部长、功勋科学活动家,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达尼洛夫于1980年11月27日逝世,终年65岁。 达尼洛夫毕业于唐波夫师范学院,后在中学当教师。从1941年7月起至卫国战争结束止都在前线作战。
1982年01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盛炎
,戚德良
<正> 我国的友好邻邦巴基斯坦是一个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在公元七百年由阿拉伯传入巴基斯坦,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国拥有人口八千三百多万(据1981年人口普查),其中90%以上为穆斯林。全国各地清真寺比比皆是。现政府规定,全巴各大、中、小学
1982年01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义高
<正> 据苏《国民教育》月刊1981年第7期报道,苏联教育部М·А·普罗科菲耶夫在苏联教育部普通教育学校问题委员会例会上的报告中说,现在苏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八年级结业生和十年级毕业生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末(1985年)将有一半毕业生进入这类学校。将有三分之一的
1982年01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郁毓
<正> 菲律宾于1964年开始掀起了兴办乡村中学的运动,其目的在于使乡村五百万失业的小学毕业生能继续受教育,同时促进了农村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1964年以前菲律宾全国只有四所乡村中学,学生不足四百人,到1978年全国乡村中学则发展为两千所,为三十三万农村小学毕业生提供了接受中等教育的机会,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982年01期 28-2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廖泰初
这篇短文是报道性质(资料来自国外各有关出版物),只对教育媒介的不同意见、不同认识作概括性介绍。1960—80年是一个阶段,1980年以后各学者又进行推断、预测。对这些问题的提出,本文不作分析,也不作具体解答,但总的倾向是很清楚的。
1982年01期 30-3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启娴
<正> 自1977年12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劳动训练》的决议提出了修改普通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之后,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先后于1978年7月、1979年7月两次对苏联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
1982年01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玮
<正> 据苏联《教师报》报导,苏联教育科学院今年五月间举行年会,选出该院新的领导成员。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原副院长М·И·康达科夫当选为院长。新选主席团成员如下: 院长——М·И·康达科夫;副院长——Ю·К·巴班斯基、Н·Д·兹维廖夫、А·Г·赫里普科娃;学术秘书长——И·Ф·普罗特钦科;教育学理论和历史部秘书院士——Г·Н·菲洛诺夫;教学论和各科教学法部秘书院士——В·Г·拉祖莫夫斯基;
1982年01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邱华
1980年11月,译者曾到日本爱知县考察教育,所参观的无论是中学或小学,都有一套完整的学校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现摘译一份羽田中学1980年度的《学校管理案》,以供参考。
1982年01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蕖
<正> 有关六岁儿童入学的问题,在苏联已经议论很久了,有赞成的意见,也有反对的意见。苏联教育部门和科研机构也一直在进行有关的实验,以得到有力的理论依据。答案基本上是肯定的,认为六岁儿童有学习的积极性,而问题主要在于教给他们什么。尽管如此,苏联的学制并没有把入学年龄改为六
1982年01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Ш·阿莫纳什维里
,吴兴勇
<正> 当此逐步实行招收六岁儿童进入学校预备班学习之际,我不禁缅怀起格鲁吉亚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同事娜达丽娅、米哈依洛芙娜·卡尔恰乌丽来。当1964年她兴致勃勃地开始在幼儿园进行共和国的第一次教六岁儿童识
1982年01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Н.洛基诺娃
,克灵
本文是苏联《文学报》记者参观了苏联一所招收六岁儿童入学的实验学校后写的一篇报导。与上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所学校把六岁儿童作为正式的一年级学生,而不是预备班学生。但这两个实验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弄清是否可以,以及如何向六岁儿童进行系统教学的问题,因而两者在内容和方法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作者在报导中介绍了这所学校一至八年级学生上课时的情况,肯定了科学报告中所指到的:“六岁入学的二至八年级学生的一般智力水平,不仅不低于,而且甚至高于七岁入学的同年级学生”的论点。这里我们摘录了报导中直接有关六岁儿童学习的部分,以便使读者更具体地了解实验进行的情况。 文中提到的“科学报告”可能是参加这个实验的科研人员写的实验报告。
1982年01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振生
<正> 近些年来,Latchkey children成了美国社会中流行的一个新名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胸前挂钥匙的儿童”,实际上它是形象地概括那些因父母整天出外工作而家中无人照管的儿童的称呼。据说这样的儿童在学生中已有将近二百万人,虽然这个数字在美国四千五百万左右六至十八岁的中小学学生中所占比例还不算大,但其绝对数字已很可
1982年01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横地清
,苏真
日本幼年教育协会会长,山梨大学横地清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就“做为教育场所的保育院、幼儿园应当从初生儿开始进行教育”为题所作的报告,包括:“音声语言教学”、“表现的基础”、“儿童的认识”、“集中教育”、“集中保育的特征和意义”、“日本的幼儿教育的特点”以及“导言”和“结束语”等方面。本刊根据记录整理,选载其中部分内容,供参考。
1982年01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有
<正> 教育社会学是一门年轻的边缘社会科学,在国外,它作为现代社会学的一个分支,还是二十世纪初期的事,到现在的时间还不长,只有几十年的光景。 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历来的教育社会学家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这里,只能给教育社会学以简略的叙述。教育社会学是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的一门科
1982年01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32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唐其慈
<正> 在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桌上,堆放着一些青年妇女的来信,她们在信中向老师倾吐着发自内心深处的哀号:“他对我粗暴”、“他不尊重我”、“他爱上了另一个人”……这些信件使苏霍姆林斯基十分痛心,更引起了他的深思:为什么当今有一些青年夫妇常常叫嚷“合不来”?为什么结
1982年01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玛丽·伊丽莎白·芙罗曼
,张祥麟
<正> 铃响了。珍·里查兹立刻将一扎学生登记表合拢起来,放进一个大大的马尼拉纸夹里,把纸夹摆到讲台的右角上,便站起来。孩子们叽哩咕噜的讲话声消失了,四十三张小脸严肃而又好奇地看着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位苗条的年青人。铃声止了。
1982年01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环
<正> 1981年9月5日,美国政府宣布,1981年秋季,在校学生人数将减少。一些教师团体预计,由于里根政府紧缩预算和学生人数的急剧下降,将有不少教师失业。 教育部长T·H·贝尔说,学生总数将从五千八百四十万下降到五千七百六十万。大约下降了1.5%。比1975年的六千一百三十万下降了6%。
1982年01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蕖
<正> 1980年6月,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召开了第三次欧洲地区联合国教科文成员国教育部长会议,有三十五个国家的一百八十九名代表和二十名观察员参加。会议的主要文件是“欧洲地区的教育:进步和远景”。
1982年01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