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

课程与教学研究

  • 面向未来教育的新能力发展:ICT素养内涵、演化及其启示

    时燕妮;石映辉;吴砥;

    在技术驱动社会变革进而引起教育改革的全球化背景下,学生ICT素养被欧美国家列为21世纪新能力评价的起点。剖析ICT素养深层结构及其发展过程可以为我国课程改革和21世纪技能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基于国际上影响深远的10个ICT素养框架,通过对其内容深入比对分析,得到被广泛认同的ICT素养成分,揭示出隐藏在内部的技术情境与一般认知这两个本质因素,并据此得出ICT素养的完整演化过程及其与21世纪技能的关系。进而,对我国学生ICT素养教育提出相应建议:ICT素养内容应采用基于问题的组织方式,尽可能融入其他能力要求;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要测量技术;课程设置采取独立开课和整合其他学科的并行路线。

    2018年03期 v.40;No.338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2244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92 ]
  • 日本“生存力”教育及其省思

    王贤德;唐汉卫;

    自1996年日本提出"生存力"教育以来,"生存力"教育的内涵历经了由注重个性充分发展转向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进而转向注重"资质和能力"的两次转变。目前,发展学生的"资质和能力"是"生存力"教育的核心目标,其主要是指对学生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现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该目标,日本采用了修正宽松教育、普及信息通讯技术、创新"有对话的教学"为主的实践机制。全面省思日本"生存力"教育,可以发现,其不仅蕴含着独特的价值意蕴,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2018年03期 v.40;No.338 12-1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126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8 ]
  • 中国、澳大利亚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价值观念比较研究

    唐恒钧;张维忠;佘伟忠;徐元根;

    价值观念是教育中隐性又重要的一个因素,并被通过课程、教学加以传递。从数学价值、数学教育价值、数学教学价值等角度对中国和澳大利亚数学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发现:在数学价值观念上,均表现出强调客体主义与公开性,并且理性主义有随学段上升而上升的趋势,另外澳大利亚课程在控制性与发展性上基本保持平衡,而中国则更强调控制性;在数学教育价值观念上,澳大利亚同等重视工具价值、认识价值,中国则较为重视认识价值,文化价值未得到两国重视;在数学教学价值观念上,均强调形成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和应用学习,而不太重视同化学习、文化浸润学习。数学课程需要在不同价值观念间取得一定平衡,又需要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知识领域的本质加以调适。

    2018年03期 v.40;No.338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1534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23 ]

青少年欺凌防治教育研究

  • 美国校园反欺凌项目的层级、内容与实施

    李朝阳;

    为了治理校园欺凌,美国从社区、学校、课堂、网络等维度,开展了一系列反欺凌项目。有社区层面的"构建尊重"项目,学校层面的"奥尔韦乌斯欺凌预防"项目与"和平积极应对暴力"项目,课堂层面的"第二步暴力预防"项目,教师的"欺凌终结者"项目,学生的"社会和情感学习"项目与"迈向敬重"项目,以及针对网络欺凌的项目与法案。这些项目提供了"不要嘲笑我"课程、师生课程与手册等内容。各类项目通过建立反欺凌委员会和基金,设立欺凌预防工作小组,营造反欺凌文化,开发反网络欺凌的应用程序与预警功能等途径预防与治理校园欺凌。

    2018年03期 v.40;No.338 26-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1106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63 ]
  • 美国佐治亚洲校园欺凌干预体系探析

    李先军;苏明明;

    佐治亚州是美国第一个颁布反校园欺凌法案的州。该法案经历了多次修正,对欺凌的定义不断细化和完善,从可见的身体伤害到隐性的精神伤害,再到网络欺凌。法案明确规定了各相关主体在反校园欺凌中的具体责任,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指导责任,学校的预防与惩治责任,家庭的预防与教育责任,形成了一个综合的校园欺凌干预体系。该法案在默里县学区泰勒自杀案中得到应用,法院以默里县学区及学校严格遵守了佐治亚州反欺凌法案的相关规定,免除了学区及学校的责任,明确了学校在反校园欺凌中的责任边界。法院的判决对学校制定反校园欺凌的政策和程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8年03期 v.40;No.338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110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69 ]

教育管理研究

  • 学校业务管理:英国的新职业

    李霞;

    为化解教师工作量重的危机、提高学校领导力,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学校业务管理职业在英国出现,近二十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业务管理胜任特征框架和学校业务管理专业标准的颁布,明确了对学校业务管理职业的专业要求。为促进其专业发展,英国国家学院、领导与管理学会等部门与组织为其提供了多样化、系统性的培训项目。对设立学校业务管理职业的学校进行调查发现,其对学校效益提升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2018年03期 v.40;No.338 39-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33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3 ]
  • 中小学“校长合作领导”的内涵、模式与实施

    刘文杰;陈亮;

    "校长合作领导"是西方中小学中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性教育实践模式。"校长合作领导"强调校长领导角色不再由一位领导者担任,而是由两位领导者共同或轮流担任;它是分布式领导理论关照下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在实践过程中,"校长合作领导"主要衍生出职责分工型、支持互助型、交替分工型与共同管理型四种模式。这些模式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分享学校领导者领导职能、开展学校领导者战略合作、创新学校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以及提升学校领导者领导能力四个方面。

    2018年03期 v.40;No.338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84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6 ]

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研究

  • 日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政策措施:“全球顶级大学计划”

    陈瑞英;

    日本政府启动的"全球顶级大学计划"(2014-2023年)是以大学国际化为切入点、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导向的竞争性资助项目,其目标是到2023年创建10所世界百强大学。在"目标明确、公平竞争、信息透明、动态调整"的政策引导下,日本入围该计划的13所"顶级型"大学分别提出了各自挺进世界百强榜的具体目标,并从国际化、教学教务改革、大学治理及国际评价等方面制定了10年发展规划。

    2018年03期 v.40;No.338 54-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1193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47 ]
  • 俄罗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路径探析

    高黎;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成多国高等教育发展要务。2013年,俄罗斯政府启动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5-100项目"。该项目实施4年来,在提升21所项目大学世界排名、国际师生数量、国际论文发表量等方面成效显著。俄罗斯项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经验包括:组建国际委员会,实行专家治校;选取适切参照大学,进行理性追赶;增设双学位/全英文课程,加速课程国际化;提供论文发表支持,提高成果国际"能见度"。国家政策支持是俄罗斯建设一流大学的首要条件,师生来源国际化是其必要条件。

    2018年03期 v.40;No.338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83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1 ]
  • 世界一流学科是如何形成的——基于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学科的比较

    孟照海;

    20世纪40年代后,斯坦福大学的工科之所以能够迅速超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在于:在学科发展方向上更加符合知识演进的趋势,在学科发展战略上更加聚焦,在学科资源获取方式上更加多元,在学科制度环境上得益于斯坦福大学的应用传统和简化的组织结构。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发挥学术企业家的关键引领作用,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抢占学科知识前沿,并构建有利的大学制度环境。

    2018年03期 v.40;No.338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129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83 ]

高等教育研究

  • 作为符号的通识教育:以德国大学为例

    王世岳;张红霞;

    通过对德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和现实课程体系的考察可以发现,尽管通识教育在德国教育思想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向世界输出了许多著名教育家,但其注重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取向违背了德国大学注重专业教育实践的功利取向,因而在"二战"前一直发挥着"隐性"功能。20世纪40年代末,英国占领军视"公民教育"为对战败国高等教育体系加以改造的工具,德国大学遂被迫接受通识教育。20世纪90年代末,在经济全球化洪流中,在通识教育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一个标志性符号的背景下,德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在各类大学勃然兴起。不过,德国固有的重视实践的传统与流行的通识教育思想间的张力揭示出其符号功能的本质。

    2018年03期 v.40;No.338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124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73 ]
  • 大学管理者的质量观及其进行教育质量保障的方法——基于对“IQA项目”遴选的8所案例大学中高层管理者的实证研究

    秦琴;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正在世界各国及其高等教育机构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有必要仔细思考所谓的"质量"究竟指的是什么。大学的中高层管理者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的开发者和执行人,他们进行教育质量保障的策略和方法与其对质量概念或含义的理解有很大关系。通过定性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来自国内外8所大学的13名中高层管理者的质量观及其进行教育质量保障的方法进行个案分析后发现,大学管理者所进行的质量保障活动实际呈现出一幅由维持质量、证明质量和提高质量等方法构成的、复杂的连续性光谱画面。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比格斯提出的关于质量保障方法的分类模型作出了修改和发展。

    2018年03期 v.40;No.338 8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61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4 ]
  • 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社会筹资:经验、特点及趋势

    梁显平;洪成文;

    进入21世纪后,迫于财政压力,社会筹资成为西方高等教育多元化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目前,欧美国家高等教育的社会筹资呈现出不同发展状态。西方高等教育筹资发展得益于税收减免制度的倒逼机制、政府配比政策的激励效益、大学基金会市场化运营管理及专业协会的推动。大学筹资模式趋于集中化、专业化发展,捐赠人动机转向"合作"理念,是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筹资的重要发展态势。西方大学的社会筹资经验从制度保障、捐赠文化培育、大学基金运行管理三方面为我国大学筹资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018年03期 v.40;No.338 9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113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66 ]
  • 美国社区学院的重塑之路——社区学院“引导路径”改革的进展与挑战

    郝理想;

    美国社区学院研究中心的"引导路径"改革是在美国社区学院协会"路径"项目基础上实施的旨在提高社区学院学生毕业率的教育革新。改革帮助社区学院学生重新制定学习方案的"引导路径",引领学生树立最终目标,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案,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目标,确保学生学习成效,完全打破了以往"自助"式的教育模式,开启了美国社区学院的重塑之路,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目前它也面临观念、制度和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挑战。

    2018年03期 v.40;No.338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60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0 ]
  • 下载本期数据